天津大筛时间安排 天津大学图书馆

记者深入16个区直击全员大筛

倾城而动 倾城感动

滨海新区志愿者手持核酸检测提示图指导市民。 本报记者 王涛 摄

滨海新区 一套动作 一天重复上千次

“来,您张嘴,啊,抬头”“非常好,不错”……一边说着,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的医生杜智生快速把棉棒伸入检测者的咽喉部采样,接着把咽拭子折到试剂瓶里,然后按压手消液,在手上揉搓起来。这一套操作,一天下来,至少要反复上千次。

昨天下午2时,记者在滨海新区泰达一中的核酸检测采样点位见到杜智生时,他已经“连轴转”4天了。趁轮岗替换的间歇,记者问他,“累吗?”这个“90后”“大男孩”脱口而出:“还好,天儿凉,冻一冻可精神了。”

一句话把杜智生自己说得放松了些。隔着布满雾气的眼镜和面罩,他告诉记者:“一筛时,我们有备而来,加上居民配合,比较顺利;这次二筛,居民和我们都有了经验,医护力量也充足,所以进度非常快。这个点位覆盖的社区居民有1.2万人,初步估算,我一个人一小时能检测170至180人左右,基本上一组10个人控制在3分钟以内,平均一个人10多秒钟,按这个速度,应该不用挑灯夜战了。”

下午2时28分,杜智生换下防护服,缓慢摘下手套,准备去吃“午饭”,“没有一个冬天不能逾越,春天已经不远了。大家都这么积极配合,而且我们一直在一起,众志成城,肯定能打赢这场战‘役’!”说着,杜智生起身,朝记者比划了一个“胜利”的手势。

和平区民园体育场内的二次核酸筛查采样点,医护人员、志愿者鼎力协作,协助一些老人优先筛查。本报记者 钱进 摄

和平区 学习志愿者 在服务中成长

昨日中午1时30分,和平区民园广场的核酸检测点正在忙碌着,穿着红色马甲的志愿者们也都在现场维持秩序,此时一个小小的红色身影吸引了不少排队市民注意。“爷爷,爷爷,您往后挪一点,离的得太近了,还要戴好口罩。”“阿姨,别聚在一起,往后挪挪吧。”不少市民听后,连忙微笑着带好了口罩,队伍也变得更加有序。

声音来自一名小女孩张楚涵,她的妈妈兰颖是一名志愿者,受到感染,女儿2018年也加入了银河公益志愿者团队,到现在已经3年多了。

在和平区耀华中学核酸检测点,还看到了一对“父子兵”,他们搀扶腿脚不便的老人,安顿前来排队的市民。父亲乔林参与了第一次的核酸检测志愿服务工作。儿子乔奕清是一名学生,刚刚放假在家,被父亲领到耀华中学核酸检测点学习当志愿者。问及累不累,乔奕清笑着说,不算累,腿麻了还可以走走,想到自己做的事“能够帮助很多别人,觉得充满干劲儿。

河东区二次核酸筛查采样点工作有序进行。 本报记者 刘欣 摄

河东区 三色小卡片 看好时间再下楼

三九第五天,阴冷。昨天下午2时,在河东区陶然庭苑社区核酸采样点,工作人员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

“阿姨,拿着这张黄色的小卡片,一家人可以下楼接受检测了。”位于雪莲南路上的陶然庭苑社区,住着1823户居民,近4000人。为了减少居民在户外等待的时间,暖心的工作人员连夜赶制了黄、绿、红三色小卡片,由志愿者们敲门入户分发到居民手中。

不同颜色的卡片,划分出不同的区域和检测时段,一户一张,卡片上清楚地标注着每户应检人数。“请大家看好脚下的黄线,保持1米的距离。”采样点设有3条检测通道,其中一条绿色通道,专门服务老人和孩子。

在户外检测紧张忙碌时,一群拎着送检专用箱的“大白”们正穿梭在不同的楼栋中,这是一支由2名医生和3名志愿者组成的流动检测队,专门服务社区行动不便的居民。

下午3时,河东十二幼的老师曹雅娟带着几名同事赶到采样点,送来了暖贴和亲手熬制的姜糖水,为工作人员驱寒。“他们的辛苦和付出,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作为陶然庭苑社区的居民,曹雅娟希望为他们送上一份“暖”。

河西区第二幼儿园分园二次核酸筛查采样点,工作人员为市民检测。本报记者 赵建伟 摄

河西区 津味儿提醒 幽默又暖心

“核酸大筛听指令,叫到哪栋哪栋动。没有叫的不要动,动了楼下白挨冻。二筛要刷身份证,手机扫码不再用。”昨日中午12时,在河西区梅江街天淼园小区,社区志愿者有条不紊地用大喇叭逐楼通知住户下楼做核酸检测,天津调儿上自带幽默感,下楼准备去检测点的居民纷纷点赞。

梅江街道副主任孙莹连着奋战几天了,这次大筛涉及街里25个场所、33个点位,孙莹每天都要转一遍。平均睡眠不足3小时的她眼圈红红,但是安排起工作来有条不紊:检测前工作人员整个程序走了好几遍,测试流程是否顺畅。物业工作人员发现连廊灯离检测点有点远,抓紧时间安装临时电源。

街里的梅江卫生院只有23个人,人手严重不足,天津医院派出了专业队伍来支援,一位年轻医生第一次下到社区做核酸检测,刚给居民张阿姨做完,伴随一声“谢谢孩子,辛苦啦”,就接到一瓶热腾腾的矿泉水。阿姨笑着说:“我出门前灌上一瓶热水路上揣着它保暖,做完了正好给你们暖手。”

“这个主意好,可以在社区里推广一下。”孙莹赶紧抄起手机往工作群里发语音。户外温度零下2℃,众人心里却突然暖了一暖。

“阿姨,你们辛苦了!”河北区光复道街二次核酸筛查采样点,做完核酸检测的两兄妹向医护人员比心。本报记者 胡凌云 摄

河北区 下楼到采样 完成只需半小时

昨天下午,河北区启动全区第二轮核酸筛查。4537名下沉干部、1300名医护人员、1200人警力和1479名街道社区干部悉数到岗,投入大筛战斗。

“我们社区第一轮全员筛查安排得井然有序,大部分人排队只等候了不到半个小时就做完了采样,相信第二轮筛查也能如期顺利完成!”在新开河街福嘉园社区,居民们在家中安心等待通知,随后按照时间和楼栋顺序,分批次到采样点位做核酸检测。

手机微信群一声提示,居民刘春玲收到去社区中心广场核酸采样的通知,不一会儿,楼门的专属志愿者也通过喇叭广播提醒居民戴好口罩、多穿衣服、有序下楼。由于常年患有腰间盘突出,走路并不方便,刘春玲在志愿者的帮助搀扶下来到采样点位,不到二十分钟就完成了采样。

本轮疫情突发以来几乎夜以继日“连轴转”,让福嘉园社区党委书记吴常春略显疲惫。“第一轮和第二轮采样工作的顺利进行,离不开下沉干部、志愿者的全力配合。”吴常春介绍,天气寒冷,为了减少居民等候时间,将每栋居民楼的采样人数与时间进一步细化,精确到半小时以内,做到“通知后下楼,短时间等候,筛查人不漏”。

李振陞老两口是南开区风湖里社区的居民,二次核酸筛查当天,他们为志愿者准备了汤面。本报记者 王倩 摄

南开区 “隐形志愿者” 饭菜暖人心

1月12日下午2时许,南开区风湖里社区的志愿者忙碌之余收到了市民捐赠的食物。天津市创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佘先生发现志愿者们中午的盒饭不太够,于是找了很多地方为志愿者购买食物。“我们在附近没有找到,最后到解放南路的一家超市买到了一些,虽然不多,但可以应急。”佘先生说。

风湖里社区是个有着4000多居民的大社区。居委会刘主任介绍,招募志愿者的当天就有很多业主报名,一些年龄偏大,也想为社区尽力的居民,用自己的默默付出,成为“隐形志愿者”。李振陞今年75岁,是风湖里社区6号楼的居民,住风湖里36年了。听闻马上要进行第二次核酸筛查,李大爷12日一大早就开始准备志愿者们的晚饭。“早上和面,下午切面,晚上等他们快结束,煮面端过去。志愿者们不容易,我看着心疼。”这已经是李大爷老两口第三次给志愿者送饭。1月9日南开区第一次核酸筛查,李大爷在居委会服务到24时许,“我也做不了什么,就能跑个腿,送个东西传个话。”家里的老伴儿也没闲着,看着志愿者和医护人员在寒夜里冻得直哆嗦,熬了一大锅腊八粥送去。热乎乎的粥饭下肚,温暖了身体更温暖了心。这些居民虽然没有穿着“红马甲”,但“志愿红”却深深地嵌入了他们的心里。

红桥区第二次核酸筛查前,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通力协作,全力保障工作进行。本报记者 谷岳 摄

红桥区 现场报名 我想穿上“志愿红”

“我能加入你们吗?”1月12日上午,红桥区铃铛阁街道西关北里社区小花园内,刚买完早点的居民郭大哥向正在搭建核酸检测采样通道的工作人员问道。

“大伙儿太辛苦了,我想过来一块儿帮忙!”“好啊!我拉您进志愿者的群,您来时找我就行。”回家放完早点,郭大哥就立马折回小花园,和大家一起拉设警戒线、搭建帐篷、张贴一米线标识等,为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忙碌准备。

当天,红桥区启动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全区设置154个筛查场所、286个登记采样通道,对区内常住及流动人员进行第二轮大规模核酸检测筛查。物资准备、人员集结、场所搭建、信息梳理……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们冲在一线、干在一线,“天使白”“橄榄绿”“守护蓝”“志愿红”各司其职、坚守奉献,保障大筛各项工作迅即开展、有序进行。

红桥区邵公庄街道金丰社区物业工作人员刘师傅当天也穿上了“红马甲”,在核酸检测点位负责清洁消杀和秩序维护,手冻僵了、脸冻木了,他却说:“没事儿,心里是热的,大伙儿一起努力抗击疫情,咱一定能早日恢复正常生活。”

东丽区华明街第二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刘云晶,不顾脚踝骨折,坚持来到二次核酸筛查采样点服务。 本报记者 刘国栋 摄

东丽区 拄拐上阵 居民们的“好闺女”

“云姐,你刚做了手术,怎么又来了,脚不打算要了吗?”在东丽区华明街第二社区核酸检测点,28岁的工作人员魏以强心疼地大喊。

“好闺女,第一轮筛查时就站了一天一宿,快回去歇着吧,我们一个一个来,保证遵守秩序。”排队的居民也纷纷劝道。

魏以强口中的“云姐”,居民眼中的“好闺女”,是华明街第二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刘云晶,也是一名“90后”。1月12日中午,东丽区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采样工作开始,华明街第二社区核酸检测点承担着8个小区5600位居民的核酸检测采样工作。刘云晶右脚打着石膏,拄着拐杖,正忙前忙后指挥调度。

“这个时候,我在家哪能待的住,必须到现场才踏实!”1月8日,星期六,刘云晶右脚脚踝骨折,为确保今后不落下病根,医生建议她住院治疗两周。没想到第二天,她便出现在了检测点,这一值守,就是一天一夜。更让人想不到的是,经过短暂的两天,大家在第二次大筛的抗疫战场上,又见到了那个拄着拐杖、忙忙碌碌的熟悉身影。

西青区志愿者团队积极行动起来,在各釆样点做好服务,保障第二轮核酸检测的顺利进行。 本报记者 刘玉祥 通讯员 李学春 摄

西青区 人手一号 凭号排队有秩序

“1、2、3号楼居民,请带好身份证下楼到社区中心门口排队。”12日下午1时,西青区杨柳青镇御河墅社区内响起了通知声,走出家门的居民从志愿者手中接过一张纸条,按照地面上的标志线排好队,一米距离,徐徐前进。

“我们社区20多栋楼,4500余人。为了减少等候时间,我们做了预案,一是分成三条检测线,一条线预计检测1500人,一分钟两个人,争取10个小时内全部筛查完毕;二是按照不同楼号划分筛查时段,由网格员负责通知;人手一号,凭号排队避免插队。”社区居委会主任李文慧告诉记者。

下午三点半左右,御河墅社区14号楼的居民开始筛查。“今天筛查速度真快啊,我还以为得晚上才轮到我们呢,没想到这么快就喊我们了。”家住14号楼的李女士披着羽绒服赶到检测点。

随着夜幕降临,筛查进入尾声。“根据调查,有几十户群体需入户筛查,我们分成两队,分别由一个志愿者带一个医护人员入户筛查。”记者与来自西青中医医院的唐帅一起入户,小唐在黑夜中穿梭在楼宇间,几个来回下来,记者的眼镜和小唐的防护罩已满是热气。夜色中,抱着检测试剂的小唐,消瘦的身材拉着长长的影子,一路小跑着赶回基地。

津南区各二次核酸筛查采样点秩序井然。 本报记者 刘玉祥 通讯员 潘巍 摄

津南区 身上的冷 抵不过肩上的责

数九寒冬,呵气成冰。1月12日上午,9名医护人员就已经赶到了津南区双林街象博豪庭社区,开始核酸检测工作。

接近零摄氏度的气温,医护人员始终保持耐心、一丝不苟,一遍一遍不停重复着试管贴签、消毒洗手、准备试剂管、采集咽拭子等动作。

“全员大筛,是为了群众的健康和安全,作为医护人员,我们义不容辞。”医护人员闫洪彬坚定地说。

防护面罩上凝结了水雾,睫毛上也挂满了水珠。但身上的冷,抵不过肩上的责。

再看等待检测的居民,大家有序排队、现场井井有条。其中两位小姐妹彼此间隔一米距离,一边唱着童谣、一边蹦蹦跳跳做起了游戏,“活跃”了现场的气氛。5岁的妹妹奶声奶气地说:“为了不生病,小朋友都要做核酸检测。”

“大妈在家吗?”“在家。”“今天咱们小区做核酸检测,您能过去吗?”“我能去,你们别惦记了,今天腰不疼了,你们就别入户检了!”在电话中,跟老人对话的是当天刚加入的志愿者葛蕾,她说:“在这儿站一天真挺累的,报名之前也想到了,这也是为居民作贡献,应该的。”

北辰区社区、村庄搭建临时的二次核酸筛查采样点,减少群众等候时间。本报记者 刘玉祥 通讯员 刘鑫 摄

北辰区 我来带头 军人退伍不褪色

1月12日16时左右,刘永福一家三口依然坚守在北辰区双街镇万源星城社区核酸检测点的志愿者队伍中,尽管穿着厚厚的棉衣和雪地靴,但依旧无法抵抗冷风的侵袭。从早上9时上岗,他们已经在户外连续工作了6个小时,作为支援小组的组长,刘永福甚至连口饭都没顾上吃,“我是退役军人,必须要起带头作用。”

前一天晚上,万源星城社区招募第二次核酸检测志愿者,刘永福第一个报名。他曾在西藏高原戍边26年,在“雪域孤岛”墨脱县的“戍边模范营”担任过教导员。在社区报名后,刘永福直接把在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念大一的儿子刘藏拉进了自己的志愿小组。见丈夫和儿子都这么积极,不甘落后的妻子季明也报名成了一名志愿者。

1月12日9时,一家三口在社区上岗,中午核酸检测正式开始,更多的工作交给医务人员。刘永福说预计整个社区4000多人完成检测要到夜间,他们一家三口一定会坚守到最后。大家都安全,生活恢复正常,就是志愿者们最大的心愿。

除了可爱的社区志愿者,在此次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中,北辰团区委累计收到1700余人次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申请,成立16支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就近编入175个核酸检测采样点,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

武清区 两次筛查 时间缩短4小时

1月12日下午3时许,武清区杨村街新湾花园东社区小广场采集点,长长的警戒线将现场隔成两条通道。社区网格员和志愿者挨个楼门通知居民下楼,依次前往采集点。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周丽洁手持对讲机指挥着。“周姐,南园完事了,还要做什么?”“再拿小喇叭挨个楼喊一遍,别有落下的。”“北园这边差不多了。”“再扫一遍。”

这次二筛,他们及时总结上一次大筛的经验,工作前移。筛查现场,志愿者网格员在每个楼门口给居民发事先打印好的纸条,条上写着每个居民的姓名、身份证号和手机号码。核酸采集前交出这张纸条,工作人员就能清楚地掌握已采集人的信息和数量。

下午3:28,周丽洁现场用对讲机沟通,得知两个采集点分别采集了1840个和1800个样本,她感觉心里有底了。

接连两次全市范围核酸检测筛查,工作量很大,5天以来周丽洁的睡眠总共不到6个小时,还在精神十足地战斗着。周丽洁说:“二次筛查,时间比第一次缩短了4个多小时,看着效率一次比一次高,我们的心里挺有成就感的。”

宝坻区钰华街道原筑小区,二筛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通讯员 赵彬 摄

宝坻区 绿色通道 让老人孩子无忧

号角吹响,火力全开。1月12日中午,全市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开始。宝坻区73家区直单位2083名志愿者铆足干劲儿再次冲上一线,在首轮核酸检测集体请战的宝坻区第十三期青干班的全体学员继续出战,形成“大筛”合力。

“第二轮核酸检测一定要保证一米线安全距离,为老人和孩子等群众开辟绿色通道,不能让群众有后顾之忧……”12日上午,王卜庄镇青年干部杨靖雯正组织安排第二轮大筛工作,她已经连续三天两夜没有休息了。

在宝坻区816个核酸采样现场,孩子没有哭闹,老人有人搀扶,行动不便的人群有“绿色通道”……志愿者们忘记了严寒,忘记了疲劳,所有人的信念只有一个:“哪里有任务,哪里就有党员!”

宝坻区第十三期青干班学员刘红蕊说:“我们青年干部,就要冲得上、扛得住,始终保持冲锋的勇气,经风雨、见世面、受考验,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

从晨光熹微到夜幕降临,从漫漫深夜到旭日初升,口罩遮住了他们的脸庞,但胸前的党徽一直闪闪发光。

静海区团泊镇二次核酸筛查采样点,二轮核酸检测工作连夜进行。本报记者 姜宝成 摄

静海区 高效采集 15秒完成整套流程

“小妹妹,张开嘴巴……”昨天下午,在静海区华康街依山郡社区检测点,静海区医院医生焦红连拿起采样拭子,动作麻利地撕开包装,在群众的配合下,15秒钟就完成了一整套采集流程,精准、高效。

瑟瑟寒风中,一遍又一遍手消,焦红连的双手被冻得紫红 。“我们冷点儿没关系,现在就想着提高效率,缩短群众等待时间。”

“阿姨,这是给您的暖宝宝。”此时一声稚嫩的童音让焦红连倍感温暖。

“这是特意给你们带的姜糖水,还热乎着呢!”前来采样的居民姜阿姨说,这么冷的天气,医护人员太辛苦了,我特意起个大早,切了好多姜丝,熬了姜糖水送给他们。

“大家带好口罩,保持安全距离。”“小朋友,跟着妈妈到这边来,这边有绿色通道。”在良王庄乡府君庙村采样点,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孟令民一边吆喝一边忙碌着。

一夜没合眼的他,嗓子沙哑、嘴唇干裂。“冷点儿累点儿不算啥,保护好乡亲们的健康安全才是最重要的!”孟令民说。

宁河区 这些敲门人 情暖“一老一小”

“大爷,您先不要着急下楼,今天我们是敲门叫人,为的是让大家不扎堆,确保疫情防控安全,也是为了让您不受冻,您先回屋里去休息。”昨天13时30分,宁河区造甲城镇海航城社区志愿者纷纷走到居民楼下,劝返急于下楼检测核酸的老人们。“你们这样做真是太好了,我们回屋去,等敲门再去。”家住57号楼的张润贵老人笑着说。

社区第二轮核酸检测筛查开始。“张大爷,您和老伴儿现在可以下楼检测了,别忘了带着身份证。”

“海航城社区有2000多人,其中老年人居多,天冷了,为了减少他们等候时间,社区提前制定预案,成立了帮扶团队,带领志愿者一起开展志愿服务,目的就是不让老人们受冻。”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鲍春晓说。

家住6号楼2门的小朋友于若汐,今年9岁,因为年龄小被安排优先排队检测,10分钟就完成了核酸检测。“我们家也是敲门下楼的,爸妈还担心我排长队冻着,没想到不用排队,很快就完事了,非常感谢叔叔阿姨们!”于若汐说。

蓟州区 编制顺口溜 村民纷纷点赞

“各位村民注意啦,核酸筛查听指令,叫谁动谁再动,没有叫的不要动,动了去了白挨冻,无需提前再注册,务必带好身份证……”

昨天下午,蓟州区启动二次核酸检测筛查,一则短视频迅速“刷屏”当地朋友圈。视频中的一位村干部身穿红马甲,手持小喇叭,冒着寒风,行走在村道里巷,循环播放着接地气的广播宣传,村民们纷纷点赞。

这位手持喇叭进行广播的人是穿芳峪镇小穿芳峪村党支部副书记郝杨杰。为了不让村民扎堆和挨冻,他把这段顺口溜录下来,用小喇叭在村中反复广播。村民们听到广播后,都自觉待在家里,不乱走动,效果特好。

穿芳峪镇半臂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肖乃畅,是一名“90后”,作为党员干部他冲锋在前。昨天,他首先承担二次核酸检测筛查医疗物资补充任务,一大早就把采样点所需的消毒液、护目镜、洗手液、医用口罩等从仓库及时运到采样点,然后帮着搭建帐篷,设立检测通道等。12时,他又为村中两位行走不便的村民安排车辆,做到检测不漏一户一人,不让一位村民被难住。

在核酸筛查现场,肖乃畅还负责维持秩序、定时消杀等任务。“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关键时刻就要冲锋在前,为村民们搞好服务,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肖乃畅坚定地说道。

【编辑:王诗尧】

来源:天津日报

 

 

 

从一八九五到二〇二三

百廿年间,无数的青春

在天大这个梦想的摇篮里

栉风沐雨,逐梦星辰航向

在这里,一代又一代天大人

演绎一页又一页光阴的诗篇

 

 

 

 

 

 

 

 

 

 

 

 

 

 

 

 

 

 

 

 

 

 

 

 

 

 

 

 

 

 

 

 

 

 

 

这是你陪天大过的第几个生日?

跟小天一起

听听他们怎么说?

 

 

 

 

 

 

 

 

 

 

 

 

 

 

 

 

 

 

饭后,漫步于花堤道上,忽然听见远处传来一两声惊呼,蓦然回首,恰见天边渲染着几片橘影,流淌着,浓稠的,我不由地瞪大了双眼。

 

我曾到过许多地方,幸以窥见了许多晚霞,厦门鼓浪屿,圆日与海面的难舍难分;上海繁华都市,光线与高楼的翩然交舞;西北大漠上,苍凉与壮丽并存的日沉……但从未有这样一种风景,让我的浮想联翩,思绪沉沦——你要写天大,就不能只写天大的晚霞,你要写水中嬉戏,无忧无虑的幸福鸭,要写灯火通明,书意盎然的七星灯火自习室,你要写幸得处一室,共赏海棠花开的感动,要写与天大缘起之时的心动与喜悦……

 

那天傍晚,于花堤道上,想到不久以后就是天大的生日,我默默在心里念着:生日快乐,亲爱的天大!生日快乐,我亲爱的母校!

 

——人文艺术学院2023级本科生 卢家瑜

 

 

 

 

 

 

 

 

 

 

 

 

 

来天津大学读研一直是我的愿望,很幸运在保研申请时与天大结缘。在开学的第一个月里,我们度过了十天左右的新生入学教育,这让我与身边的同学们彼此熟悉,更对这艘起航于1895年的巨轮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在最近几周的学习和生活中,我感受到了天津大学细致严谨的学术氛围,也被校园里的勃勃生机深深吸引。漫步在天大的校园里,我能看到海棠的花开花落,也会偶遇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前辈。在课余时间,我还尝试接触了许多新鲜事物,比如飞盘运动、迷你马拉松赛等,无一不让我收获了健康和快乐。

 

今年10月2日,是我陪天津大学度过的第一个生日。我希望在未来三年的求学旅途中,不断精进、刻苦钻研,“望前驱之英华卓荦,应后起之努力追踪”,在天大度过值得一生回味的研究生时光。

 

——教育学院2023级研究生 冯雯婧

 

 

 

 

 

 

 

 

 

 

 

 

 

 

 

 

 

 

 

 

 

 

 

 

 

 

 

 

 

 

 

 

 

 

 

 

 

 

 

 

 

 

 

 

 

 

 

 

 

 

这是我陪天大过的第二个生日。一年前我满怀热情从遥遥广东深圳来此求学,从初来乍到之时的手足无措到如今的从容不迫,天大带给了我许多。

 

开学之际初闻天大品格,“兴学强国”的天大使命、“实事求是”的天大校训、“严谨治学”的天大校风、“爱国奉献”的天大传统、“矢志创新”的天大追求无一不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而在与天大相处的这一年中,我也渐渐发现了她更为温柔的一面。是一些善良温暖的老师,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是博学热情的学长,是朝夕相处的伴侣,是万丈柔软的霞光……

 

128岁生日快乐,我的天大。等暮冬逝去,拨云见日,有晨光带着暖意消融心中冰雪洗去眉间萧索,与你朝朝暮暮,走到下一个年头。

 

——智算学部2022级本科生 李志远

 

 

 

 

 

 

 

 

 

 

 

 

 

 

 

这是我陪天大过的第二个生日。从初来乍到的懵懂到逐渐习惯天大的日升月落,见过海棠花开花谢、冰雪飘零消融,我已与你共度不少时光。

 

你是蔼蔼黑夜下最闪耀的北洋辰星,初生黎明中不灭的七星灯火,秋雨初歇后笼罩天幕的灼灼霞色,我年少时为自己所择的一条康庄大道。来路茫茫,去路渺渺,踽踽而行,风雨兼程,听三问振聋发聩,亲历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校风校训,我如成千上万的天大学子一般,活在丰富而多彩的青春当下。

 

从最初的孑然一身到如今,遇见了志同道合的好友与可携手共度朝暮的伴侣,我们共同的信仰即是属于我们共同的tju。

 

等来年新春,海棠花开,有清风自虚无处穿山过海而来,与你朝朝暮暮,走到下一个年头。

 

——机械工程学院2022级本科生 吴子菡

 

 

 

 

 

 

 

 

 

 

 

 

 

 

 

 

 

 

 

 

 

 

 

 

 

 

 

 

 

 

 

 

 

 

 

 

 

 

 

 

 

 

 

 

 

 

 

 

 

 

亲爱的小天,最近气温骤降。让我又回忆起去年秋天的你。所有人都在讲秋天充盈着难过,有像秋风一样的心事和落叶一般的别离。但我从来不这么觉得,至少在遇见你之后,不这么觉得。

 

那个秋天,你我初见的那一刻,一刹那天地都黯然失色,初遇时的一切定格成了最清晰的回忆。脑海中突然想起徐老先生说的那句话:“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刚赶上了。”我知道,我们的缘分要开始了。他们都说,爱你的春。你的海棠青碧芊芊,粉红娇艳。但我偏偏更爱你的秋,别问为什么,我知道你懂的,那是我们相遇的季节。

 

小天,今年是我们的第三年。凉秋熠浓,山山扶风。祝我们日子纷落,一地辉煌。

 

——医学院2021级本科生 崔佳楠

 

 

 

 

 

 

 

 

 

 

 

 

 

 

 

 

 

 

 

 

 

 

 

 

 

 

 

 

 

 

 

 

 

 

 

 

 

 

 

 

 

 

 

 

 

 

 

 

 

亲爱的天大,在这特别的日子,我想借着你的生日来表达我对你的深切情感和最诚挚的祝福。这已经是我第四次陪伴你度过生日了,回首往事,我感慨万分。

 

你如同北洋辰星,在夜幕中闪耀,如同不灭的七星灯火,点亮了我的大学生涯。每当看到海棠花盛开,我都能感受到你给予我的温馨和关怀。我在你的校园里度过了许多宝贵的时光,见证了你的变迁和成长。

 

我曾是一个年轻懵懂的少年,踏上了这片土地。如今,我已经是大四的学姐。你的精神,教导我成长为一个更加成熟的人。我还结识了众多志同道合的好友,他们一直陪伴着我,让我的大学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在未来的岁月里,我期待继续与你共同前行,共同见证更多的美好时刻。

 

——材料学院2020级本科生 陆紫姗

 

 

 

 

 

 

 

 

 

 

 

 

 

 

 

 

 

 

 

 

 

 

 

 

 

 

 

 

 

 

 

 

 

 

 

 

 

 

 

 

 

 

 

 

 

 

 

 

 

今年是我陪天津大学过的第五个生日。在天津大学的时光里,我结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优秀同学,并有幸得到德才兼备的老师们的指导。端庄恢弘的郑东图书馆,青年湖的日落,操场上的汗水,回忆是珍珠,这里记录了我的成长和我梦想的形状,这里永远是我的家。

 

天津大学教会了我责任与荣誉的真谛。实事求是的校训深深地烙印在我心中,始终提醒我要认真做事,认真做人。兴学强国的使命也激励着我要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站在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的校园内,我总是感到自豪。这里曾经孕育了许多先驱,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求学、成长,为祖国付出了辛勤努力。站在他们曾经踏过的地方,我倍感荣幸与敬意。愿母校在未来的岁月里继续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 刘沫洋

 

 

 

 

 

 

 

 

 

 

 

 

 

 

 

 

 

 

 

 

 

 

 

 

 

 

 

 

 

 

 

 

 

 

 

 

 

 

 

 

 

 

 

 

 

 

 

 

今年是我陪天津大学过的第六个生日。六年前刚结束高考的我,带着对大学的憧憬与向往来到了这里。从化工学院辗转到智算学部,又在22年进入新媒体学院继续读研。四年的稚嫩青春散落在北洋园的各个角落,太雷广场上有过我小军训的身影、大活A区有过我和社团朋友们筹备一场场活动的身影、33 45 46教记录着我匆匆赶早八的狼狈、郑东图书馆四楼是我考研最好的战友。

 

四年时光仿佛匆匆一晃,我感恩学校配备的优秀的师资力量、丰富的学术资源和先进的教育设施,感恩特殊时期天大给予了我们最真挚的关怀,我已然在天大的陪伴下成为了更优秀的自己,如今也在天大以新的身份继续奔赴人生的新的征程。

 

——新媒体与传播学院2022级研究生 祁烨

 

 

 

 

 

 

 

 

 

 

 

 

 

 

陪天大过的第六个生日拉开了我在天大第六年的序幕。初见天大的时候,只看见精巧玲珑的求是亭守候着每个朝阳与落日。而在陪伴天大过完五个生日后,我才真的理解了雄浑古朴的第九教学楼对百余年历史的守望。

 

123岁生日的“天大之星”剪彩仪式;124岁生日的歌唱大会;125岁生日的校庆餐券;126岁生日校园里隐秘而可爱的微景观;127岁生日的代金券和127杯有温度的校庆拿铁;128岁生日的两万个月饼……

 

回看从大一到研一,串起这条时间长线的一个个生日的节点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几年的时光只是时间长河中一滴小小的水珠,却是我青春故事的全部底景。历史的车轮总会滚滚而前,祝愿天津大学拥有更加精彩纷呈的未来。生日快乐,我爱的天大。

 

 

——建筑学院2023级研究生 邓靖凡

 

 

 

 

 

 

 

 

 

 

 

 

 

 

 

 

 

 

 

 

 

 

 

 

 

 

 

 

 

 

 

 

 

 

 

 

 

 

 

 

 

 

 

 

 

 

 

 

 

从2017年本科生涯的开启,到2023年硕士阶段的结束,我在天津大学度过了人生中宝贵的七年。这个过程中,我经历了校园的变迁,见证了知识的力量,也感悟到了人生的价值。

 

从北洋园校区的青涩新生,到卫津路校区的成熟学子,我领略了郑东图书馆的宏伟壮观,也品味了海棠花开的校园气息。我感受到了形形色色的社团活动带来的乐趣,也体会到了作为班委班长的责任与担当。

 

天大赋予我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这里的一切都让我更加明确自己的兴趣和目标,更让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即使即将告别校园,我仍然会怀念这里的每一个瞬间,感谢天大陪伴我度过这段无法忘怀的美好人生。

 

——建筑学院2021级研究生 蔺辰铮

 

 

 

 

 

 

 

 

 

 

 

 

 

 

 

 

 

 

 

 

 

 

 

 

 

 

 

 

 

 

 

 

 

 

 

 

 

 

国庆、中秋、校庆

三节同庆

在天大,还有他们坚守在岗位

以默默付出诠释何为爱岗敬业

他们陪伴天大

过了一个又一个生日

从秋天到秋天

时光知味,岁月沉香

 

 

 

 

 

 

 

 

 

 

 

守护校园安全是我的职责。不管是在校门口值守,还是日常巡视校园、帮助遇到困难的同学,我的工作都是为了给咱们天津大学的师生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校园环境。工作之余我还很喜欢和同学们聊聊天,唠唠家常,同时感觉到自己作为学校的一份子在发挥作用。天大迎来建校128周年了,我在这个岗位上见证了一代又一代学生的到来和离去,今后也会站在这里陪伴着同学们,陪伴着天大。

 

——校门门卫 张叔

 

 

 

 

 

 

 

 

 

 

 

 

 

天大良好的学习环境由我来保障。我会在师生到来之前检查好教学楼的一切。从清早开门到深夜锁门,入门登记到关灯关窗,我的工作区域很广,干的活也需要做得很细致。天津大学已经128岁了,在这样一个严谨治学的学校,学习环境的营造至关重要,我会坚守岗位,持续维护着教学楼的美好,让天大的每个学生和老师有安心的学习环境。

 

——教学楼值班 杜姨

 

 

 

 

 

 

 

 

 

 

 

 

 

我的工作和同学们的衣食起居息息相关,垃圾清理、宿舍宵禁是我的日常事务,有时也会帮忙缝补衣服、给行动不方便的同学送饭菜,我还会时刻关注楼群中的宿舍动态,及时为同学们解决问题。也正因为工作贴近日常,我很容易和新同学变得熟络起来,同学们见到我会热情地打招呼。天津大学已经走过了128年的历程,这里是充满关爱的地方,作为宿管,我会照顾好学生的宿舍生活,让同学们在天大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关怀。

 

——宿管 彭姨

 

 

 

 

 

 

 

 

 

 

 

 

 

 

 

 

 

 

 

 

 

 

 

 

 

 

 

 

 

 

 

 

 

 

 

 

 

 

有朋自远方来,又赴远方

今日,我们在更高处相见

目之所及皆是回忆

炙热的青春有迹可循

我们的天津大学

祝你生日快乐

 

 

 

 

 

 

 

 

 

 

 

 

 

 

 

 

 

 

 

 

 

 

 

 

 

 

 

 

 

 

 

 

 

 

 

 

 

 

 

 

 

 

 

 

园丁遍栽桃李树

学子尽作栋梁才

1895—2023

一声北洋,一生北洋

 

我们祝福母校

祝福全球天大人

愿我们都有

美好的未来

 

 

 


 

 

 

 

 

 

 

 

 

 


 

 

 

 

 

 

 

 

– tianda1895 – 

 

 

 

素材来源 / 仇静逸 卢家瑜 冯雯婧 李志远 吴子菡 崔佳楠 

邓靖凡 陆紫姗 刘沫洋 蔺辰铮 祁烨 往期推送 

设计 / 徐一洋 张玉涛
 

底图制作 / 张亦欣 

编辑 / 肖子博

责任编辑 / 白锦川

审核 / 王鑫 梁绍楠

 

「 天 津 大 学 新 媒 体 中 心 」

投稿 & 加入我们

 

跟小天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