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胶娃娃厂家批发网站大全与硅胶娃娃生产厂家

“双十一”已经过去,“双十一”中再创新高的销售额和便宜的“宝贝”仍被不少消费者津津乐道。

这中间有一件“宝贝”的销售异军突起,但很少听到人们公开议论,小编想谈谈也觉得有些难为情。这件“宝贝”就是充气娃娃。

有数据显示,双11当天,有网店卖家卖出2500个。然而,充气娃娃这个令人尴尬的“亲密爱人”,真实面貌究竟是怎样的?

线上销售火爆 却差评如潮

有着真人般的外表和触感,性格文静外表甜美,能陪伴你度过无数个寂寞的夜晚,充气娃娃受到了无数“单身狗”的热捧。然而充气娃娃真的如网商说的那么漂亮逼真吗?

你看到是这样的,拿到手却成了这样:

希望是这样的,实物却是这样的:

你还有那啥的想法吗?

想的很丰满,现实很骨干:

等充完你的气,我已经“歇菜”了!

卖家描述和买家追评之别:

你选择相信谁呢?

线下门店质量参差不齐

网上销量如此火爆,那么实体店又如何呢?为了解仿真娃娃质量究竟如何,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11月25日下午两点过,记者走进成都市东风路一家情趣用品店内。

只见待销的充气娃娃堆满了房间一角,老板告诉记者,这里售卖的娃娃价格在一百多到两千多元不等,男用女用都有。当记者将100多元的娃娃从盒子里拿出来时,被吓了一跳:不仅整个脸部是平的,质感还非常硬。

见记者不满意,老板又推荐了500元左右的娃娃。记者拿出来一看,除了脸部有了明显的凹凸五官,手感还是比较硬,且需要自己打气。

记者见柜台边还放着一个娃娃,用手摸了一下,感觉有点像灌了水的气球,比较柔软。老板告诉记者,这是最贵的,要卖两千多元,材质是全硅胶制成。

老板称,这些娃娃有国产的,也有中日合资的。但记者只在产品的外包装上看到日文,既无生产日期,也无厂名厂址,有的甚至只用透明的塑料袋装着。

价格相差如此巨大的娃娃都有什么不同呢?

100元以上

实体让你“吓尿”,充气娃娃整个脸部是平的,看上去犹如电影中的女鬼,记者哆嗦着伸手摸了摸,质感非常硬。

500元以上

这个价位的娃娃除了脸部有了明显的凹凸五官,手感还是比较硬,也需要自己打气。

2000元以上

娃娃很漂亮五官是立体的很精致,摸上去质感不错,感觉有点像灌了水的气球,比较柔软。材质是全硅胶制成,不需要打气。

充气娃娃图(来源网络)

10000元以上

未见实物,据说质量很好,与真人无异。但在中国这种属于奢侈品,少人问津。

标准缺失 市场监管难度大

据了解,市场上大部分成人用品没有国家相关部门的生产批号。完全依赖生产方自我管理与自我监督,在质量控制上很难得到保证。

广东省性学会副秘书长李继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假货横行,监管难度大是行业发展面临最大的难题,而成人用品使用起来恰恰又与人体最私密、最敏感也最脆弱的部位有关,成人用品其做工、用料和卫生消毒等方面若不达标,消费者的人身健康和权益无疑将受到侵害。

因为充气娃娃在使用过程中具有相当大的私密性,当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的时候,维权成为了难题之一。在线上,虽然不少商家表示7天内如有质量问题可退换,但退换的前提是不得拆封使用。例如“小彬国际”店铺,虽然差评中的消费者对商品的质量都十分不满,但大多数消费者都没有选择退货,

李继红坦言,目前情趣产业监管难度大是行业面临的难题,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劣质产品泛滥。”而据了解,随着社会的进步,观念的开放,人们对使用成人用品的态度也日渐开放,但政府在政策管理上却并未跟进,关于情趣用品行业的界定标准和监管一直含混不清,行业标准无据可依,更谈不上监管。对此李继红表示:“可否尝试建立登记、注册、交保证金制度。由行业聚集地、批发市场等进行行业监督,对市场进行规范。”

相关链接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14年末,中国男性人口70079万人,比女性多3376万。80后非婚人口男女比例为136:100,70后非婚人口男女比则高达206:100,男女比例严重失衡。李继红表示:“男女比例失调导致很多适龄男青年找不到伴侣,为了满足需求,男性自慰商品就成了热门的商品。

而从某宝网数据,成人用品网购量年增50%,2015年估计有3000万人。主要的消费主力是青壮年,特别是男性。其中,18~29岁的购买者占65%;30~39岁的占26%。”这也就是说,40岁以下的购买者占了成人用品的消费的90%以上。而《2014年中国成人用品市场调研报告》数据显示:使用过或者想要试试成人用品的人群,超过了75%;人们最喜欢选择的还是网购,占比43%。

我骑着单车 带你去看夕阳——这真是一个忧伤的故事……

编辑:任晓晴

 

 

,是硅胶娃娃摆脱不了的关键词。

而养硅胶娃娃的男人则容易被套上“变态”、“恋物癖”等不友好标签。

对大众来说,“娃友”的世界很新奇!

箭厂视频一部探秘国内最大成人硅胶娃娃工厂的系列纪录片,就记录了国内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拥有不同故事背景的男性娃友。

出奇的是,这些爱上硅胶娃娃的男人,不是为了性。

更多的是心理需求,看完这篇绝对能刷新你对这个小众群体的认识,甚至会被他们的故事所触动!

孤独,是每个人一生都绕不过的话题。

来自四川崇州,70岁的泰无聊先生(化名)。

两年前与他相濡以沫40载的老伴因胰腺癌离世。

古稀之年,无儿无女。

这是他老伴在生时最大的遗憾,所以在离开人世前特意给老人介绍了一些对象,但都被泰无聊老人拒绝了。

老人嘴上说再婚太麻烦,其实是没人能替代夫人的位置。

为了缓解对夫人的思念,他花费1.6万网购一个硅胶娃娃。

不同于其他为了解决生理上需要的消费者,老人购买硅胶娃娃是寄托着对老伴的想念。在消极和悲伤的时候,是硅胶娃娃督促和监管老人活下去。

老先生一直念叨着夫人的对他的好,俩人恋爱时出生富贵人家的夫人从没嫌弃过穷小子的他。

她一个人

坚持要跟到我

我们就在小房子里面住

很破旧

如今厂商都将仿真娃娃智能化作为研发重点,终极目标是给娃娃注入灵魂。

虽然技术上还远远不能实现,但老人却用自己的方式给娃娃注入了灵魂,让“它”变成了“她”。

老人特意为假体娃娃梳洗打扮,尽可能打扮成妻子的模样,当了一辈子医生的老人在镜头前不由地感叹:

我始终不知道爱一个人怎么会达到这种程度

失去了你,我就没了方向

像一个断线的风筝,飞着飞着,就落下来了

可惜老人网购的第一个硅胶娃娃是劣质产品,没多久就坏了,但老人还是选择把残次品放在家中,对她进行美化和爱护。

不管它怎么样再破

毕竟她是我老伴过世后

第一个陪伴我过渡了一段时间的主角

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老人依然选择和硅胶娃娃生活在一起,甚至和黑心商家打了两年官司。

夫人生前喜欢跳舞,老人就抱着几十斤重的娃娃在客厅走动。

一个硅胶娃娃的重量大概在50斤左右

蝉主发现一个细节,老人做事情的时候总是喜欢抻抻胳膊锻炼一下腿脚。

细细回想,那是老人在锻炼身体担心以后再也抱不动她。即使只是夫人的替代品,那也是一种责任。

这是老人活着的羁绊,更是活着的动力。

在一段关于回忆亡妻的自叙视频里,蝉主暂停定格仔细看,老人双眸里泛着泪花。

不论怎么说

我,就为她活着吧

为亡妻活着的七旬老人,这份“独特”的爱,很需要勇气。

不止是这位老人,其实舆论和争议一直伴随着这个群体。

娃友七夕(化名)是个年轻父亲,他带着两个硅胶娃娃和妻女一起生活,这是个独特的家庭。

他从未使用过娃娃的性功能,而是当作自己女儿养。为的是满足摄影上的乐趣,以及动手动脑筋研究打扮娃娃的爱好。

镜头前的他有点拘束,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

看到这里,如果你单纯把心理社交障碍当成玩娃娃的缘由,那34岁资深娃友张博(化名)的说法绝对让你眼前一亮:

养硅胶娃娃并不是逃避,而是一种需要勇气的生活方式。

他赋予娃娃一种完美女性的人设,视作自己的女儿取名小樱,为她梳头拍照换小裙子,作为陪伴。

张博会带娃娃外出,去公园去公司等地方。面对周围人异样的有色眼光,他却表现出坦诚和宽容,不耐其烦地解释。

他是个“聪明人”,把交往和婚姻看成是资源置换。

在他看来,爱情会带来很多附加条件:房子、孩子、教育。他想享受陪伴带来的快乐,又不想承受这段关系可能带来负面的地方。

交往是靠共同语言的

如果说是组建家庭

他得清晰地知道两个人将来

有一个什么样的奋斗目标

小孩怎么去养

大约家庭背景怎么样有多少钱

过怎么样的生活

其实他(结婚)是一个非常非常有目的性的

现阶段的他是选择硅胶娃娃其实在做一种利弊的取舍。娃娃的意义不只是一个玩物,张博说其实是另一个自己。

如果你认真看就能发现,定制亡妻形象仿真娃娃的七旬老人、养硅胶娃娃当女儿的单身宅男、带着硅胶娃娃和妻女一起生活的年轻父亲,这些娃友们描述娃娃时是用“她”,而不是物化的“它”。

无一例外,这些娃友都将自己真实情感投射在了硅胶娃娃身上,从而带给他们精神上的满足,也是他们孤独的出口。

其实不难理解,就如小时候你对着布娃娃给它讲故事、穿衣服和分享秘密一样,本质都是情感的寄托,只是物质形态不同而已。

最触动蝉主的是,被看作异类的娃友们,他们倒是比周围人更加坦诚,看待问题也更清晰和理性。

在这样的反差下,那些总是带着“异样”眼光去巡视他人的行为才显得异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