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网优尊完美邂逅5寸碗价格(优尊陶瓷)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优尊完美邂逅5寸碗价格,以及优尊陶瓷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当“唐宫小姐姐”邂逅“Z世代”——传统文化与年轻人“破圈”相拥

新华社郑州2月27日电 题:当“唐宫小姐姐”邂逅“Z世代”——传统文化与年轻人“破圈”相拥

新华社记者桂娟、李文哲、翟濯

继河南省春晚节目《唐宫夜宴》成功“出圈”后,“唐宫小姐姐”再次出镜元宵奇妙夜。古今交汇、穿越次元,节目中,“唐宫小姐姐”打卡河南名胜,一场神奇的文化之旅使不少网友表示“没看过瘾”。

“伸手一摸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是秦砖汉瓦。”古老河南如今涌现丰富的文化创意,以“95后”为代表的“Z世代”掀起传统文化热潮。自觉热爱、由衷自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断“破圈”,主动拥抱优秀传统文化。

“其实,我们和传统文化的距离并不远”

这个春节,“00后”郑州女孩史怡菲特地再次参观了河南博物院,“试图寻找《唐宫夜宴》背后的‘秘密’。”

史怡菲是重庆大学的一名大一学生。春节放假,在家刷抖音的她一刷到《唐宫夜宴》便被“圈粉”。这支5分钟的舞蹈,将大唐风华融于少女的嬉笑怒骂,背景配以“妇好鸮尊”“莲鹤方壶”“贾湖骨笛”等诸多“宝物”,让史怡菲立刻想到小时候曾去过的河南博物院。

来“探秘”的不只有史怡菲。20岁的朱家鑫看到舞蹈中的人物形象取自藏于河南博物院的乐舞俑造型,也来一睹为快,“预约了几次才得以成行”。河南博物院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6成以上到访游客为35岁以下人群。

随“博物馆热”一同兴起的,还有“文创热”“汉服热”。2月19日以来,“唐宫夜宴手绘大赛”互动话题在微博上引发近6000万阅读量、1.5万余条讨论,古风碰撞二次元多了份俏皮可爱。在郑州、洛阳、开封等地,一些市民穿起汉服,打卡城市地标。

“90后”姑娘刘维两年前从英国留学归来,目前在河南博物院从事文创工作。会展专业出身的刘维坦言,从未想过自己会转行和历史文物打上“交道”。

“工作后才发现有这么多热爱传统文化的年轻人。其实,每一代年轻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传承和演绎着传统文化。”刘维说,现在每天都有粉丝催出唐宫相关文创产品,“年轻人和传统文化的距离并不远”。

“铁打的文化内核,百变的个性追求”

因河南省春晚火起来的导演陈雷,最近收到众多粉丝留言。其中,一个13岁孩子的话让陈雷印象最深,“他说非常喜欢我们的节目,因为表演中呈现的中华文化和华夏文明让他感到非常神奇,觉得没有看够。”

在陈雷看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始终都在。新生代对中国历史文化展现出的浓厚兴趣,让他尤其惊喜和欣慰。

“传统文化不再枯燥乏味,在形式和内容上开始变得有趣起来,是越来越多年轻人喜爱传统文化的重要原因。”“95后”女生李靓雯说。

李靓雯是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的一名成员,今年河南省春晚,该乐团参与的节目《新春国乐畅想曲》将古乐、民乐、电音完美相融,既有《少林寺》等经典曲目,也有《达拉崩吧》等潮流舞曲,一经亮相,同样受到网友好评。

“古乐看似小众,但通过与现代潮流相结合,也可令人耳目一新,并加深年轻人对音乐文物的兴趣和理解。”如今,李靓雯不仅会吹奏传统乐器,还学会了演奏编钟、编磬等古乐器。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不少年轻人现今有着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中华民族铁打的文化内核,传统文化所蕴含的高雅趣味和深厚内涵,恰恰能满足年轻人百变的个性追求。”河南大学河南文化旅游研究院副院长肖建勇说。

中国文化产业协会副会长、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表示,传统文化在年轻群体中持续走红,也得益于文化创作者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热潮中,“真正放下了包袱尽情和年轻人进行交流和对话”。

“自信的一代需要更多‘自信’的文化产品”

几年前,一些低水平制作的历史穿越神剧充斥荧屏,引发观众反感。有年轻网民表示:“不是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不感兴趣,我们厌恶的是生搬硬套的煽情和说教式演出。”

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认为,得益于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大环境对年轻人的引领,年轻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正逐渐增强。

“近年来,通过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等,年轻一代的文化自信正在逐步确立,但与之相对应的文化产品还不够自信。”马萧林说,现今自信的一代需要更多“自信”的文化产品。

传统文化与现代潮流结合,成为文化产品“自信”起来的新路径。故宫彩妆一经发布便被一抢而空、直播带货国风产品备受欢迎等现象,彰显多地正在通过文化创意,构建文化发展新格局。

“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要契合时代潮流,通过故事化、人格化而非说教式的手段,能够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完美融合。”陈雷说。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茅慧认为,创造性转化的前提,应基于对传统文化的准确认识与当下精神旨归的有机贯通。“古今中外,人心相通。基于共情心理编创,才能增强艺术作品的真实性和感染力,这需要文艺创作者在创作时首先要关注人文、人性、人情。”

“创新表达建立在对传统文化资源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范周建议,要结合产业融合大发展的机遇,利用好科技发展成果,做好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推动文化资源产品化、品牌化、产业化。

应县:砥砺十年奋进路 笃行致远再出发

十载砥砺前行,十载春华秋实。党的十八大以来,应县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各项决策部署,赓续红色基因、砥砺奋进,走过非凡十年,交出了一份发展势头好、城乡变化大、创新活力增、人民实惠多、社会大局稳的优异“答卷”。

十年间,应县坚持“项目引领、产业强县”不动摇,干出了一番进位赶超的新业绩。在高质量打好项目谋划、签约、落地、建设“组合拳”的基础上,项目建设呈现出量多质优、进展迅速、带动性强的态势;充分发挥开发区主阵地作用,大力招商引资,一批高新项目落地有声,开花结果;鼓励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日用瓷生产逐步迈入标准化、智能化发展轨道;加快建设现代化农业,全力推进草牧业发展,更多“特”“优”农产品纳入晋字号农产品品牌目录库。

十年间,应县坚持“扮靓城市、做美乡村”不止步,呈现出一幅幅欣欣向荣的新画卷。城市中,实施改造老旧小区、推进供热供水改造项目、完成污水管网和道路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更加舒适,群众出行更加便捷,城市形象和品位进一步提升。乡村里,投资建设蔬菜大棚、冷链物流、羊肚菌种植等多个产业项目,完成县乡农村道路改建工程,改造农村危房、户厕,解决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深入人心。

十年间,应县坚持“破除壁垒、创优环境”不松劲,汇聚了一股强劲澎湃的新动能。营商环境加速优化,“互联网+监管”“12345”政务服务热线工作排名全市前列,成为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新政务服务中心启动运行,公共服务事项全部整体进驻,“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的目标成为现实。开发区服务效能显著提升,“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深入推进,领办代办了所有项目的行政审批事项,实现了“办事不出园”。

十年间,应县坚持“以民为本、共同富裕”不偏离,交出了一份枝叶关情的新答卷。始终坚持“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千方百计克服困难,持续加大教育投入。进一步提升健康服务质效,县医疗集团打造了内镜、体检、口腔中心等重点科室,各乡镇基层中医馆建设实现全覆盖,中医药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县文化馆文化志愿者服务队被文旅部评为“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

历史的画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

时代的华章,在新的奋斗里书写。

非凡十年,应县大地到处洋溢着干事创业的火热气息,这个因佛宫寺释迦塔而闻名的农业大县,在迎接挑战中砥砺奋进、在攻坚克难中担当作为、在抢抓机遇中阔步前行。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应县县委、县政府将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坚定信心,提振精神,团结奋进,真抓实干,实施“六大工程”、推动“六个转变”,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加快建设现代化塞上绿都应县篇章。

强化基层党建 夯实筑梦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应县县委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和凝聚力进一步提升。

扛起政治责任,拧紧基层党建工作落实链条

县委始终坚持从“思想入脑、责任上肩、精力下沉”三方面持续用力抓好基层党建工作。县委书记主动扛责尽责,认真履行党建第一责任人责任,通过召开县委常委会、县委工作会、全委会、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会等会议,切实把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县委常委带头深入基层党组织开展调研、讲专题党课等形式,层层传导压力,带动各级基层党组织书记认真履行职责。县委组织部主动谋划工作,逐年建立全年基层党建工作台账,全员跟踪服务,统筹协调,把基层党建工作落实落细。通过坚持述职述党建、考核考党建、提拔看党建的工作导向,不断推动形成抓落实、聚合力、夯基础的工作局面;通过组织观摩示范、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的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机制,推动全县基层党建工作均衡发展。

强化政治功能,建强基层党组织班子和党员队伍

开展系列专题教育活动。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在学习热潮中接受全面深刻的政治教育、思想淬炼、精神洗礼,不断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成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的具体行动。

压实主体责任落实组织工作制度。建立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党建联系点制度,落实县、乡两级基层党建工作例会制度和党委(组)书记年度述职评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以落实七项组织生活制度为重点,全县统一每月5日为主题党日,推行了“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记实制度,规范了党支部组织生活。

加强农村“带头人”队伍建设。持续开展“带头人”队伍培训,每年集中培训农村“两委”主干,分批对其他领域党组织书记进行轮训。加强农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235人参加学历提升教育。着力解决部分村班子能力不足的问题,选派102名县乡机关干部到村任职。

抓好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坚持政治标准,3年来共培养发展党员1391名,培训各领域党员干部62000多人次。组织开展党员积分管理、党员承诺践诺、党员设岗定责等活动,激发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成立乡镇流动党员党支部12个,国有企业离退休党员组织关系,全部接转到居住地。

统筹推进各领域党建。坚持社区党建抓强化,落实社区党群服务中心9个,4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面积提升至1000平方米以上,根据居民需求在社区网格设立党群服务站,以信息化为支撑,完善功能设施,提升使用效率;坚持机关党建抓优化,选配机关专兼职组织员105名,改进调整机关党组织55个;非公党建抓覆盖,单独组建非公企业党支部42个,联建43个,派出党建指导员58名;新领域党建抓组建,成立了开发区非公企业综合党委,新联会、企联会党支部,快递物流行业和物业行业党委。

实施项目管理,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水平

制定《关于实施项目管理“六步一法” 推进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意见》,采取书记领办推动“项目立项”、建设专班打造“项目团队”、落实经费强化“项目保障”、挂图作战优化“项目计划”、调度督办跟踪“项目进度”、例会观摩检验“项目成效”,一个项目一考核验收的办法,实施“1+1+1+N”:1个牵头部门、1个领办领导、1个工作方案、N个责任部门,高效推进基层治理重点任务落细落实。举办乡村治理系统培训班7期1164人次。出台制度34项,出台20项创新制度。落地实施的农村集体经济产业项目68个,投入资金6023万元,可增加农民收入2600万元。招聘到村(社区)工作大学生217名。扎实推进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后半篇文章”。推行定标设星、对标评星、考标争星、亮标用星,抓实村党组织书记星级化管理。以10—30户村民为单位划分微网格,创新党建引领“十户一体”网格治理,推动基层治理有序有力、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精准精细。

突出担当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和疫情防控

全县以“帮扶责任再压实、目标任务再明确、组织管理再加强”为抓手,建立“四化”驻村工作机制,扎实抓好驻村帮扶工作,全县2601名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6255户12028人,172名驻村干部长期坚守在扶贫第一线。疫情期间,全县568个基层党组织、6000多名党员干部坚守在防控第一线。制定《关于建立县直单位包网格党员干部联户“社区吹哨、党员报到”常态化下沉机制的工作方案》,全县129个县直单位的1280名党员干部包9个社区、8个城中村、114个网格,联108个小区、34个居民平房区,1280名党员干部联系18347户,做到全覆盖、无死角。全县广大党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初心使命,践行了“两个维护”,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聚焦示范引领,点线建精、整片建强特色党建品牌

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实施“整乡推进、整县提升”行动,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均衡发展。建设示范党组织143个,提升党组织453个,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183个,建设示范乡镇3个、达标乡镇9个。在乡镇,以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南河种镇党委为标杆,创建了下社镇“支部引领、产业集群,打造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大黄巍乡以抓好乡村治理、抓实民生治水、抓活产业治本为主要内容的“三治一体驱动发展”,镇子梁乡“强化党建引领,推进乡村振兴”等一批重点党建项目品牌。在农村,按照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要求推进创建提升,涌现出了义井、石庄、望岩、三里寨、圣水塘等村一大批先进典型,特别是以“组织联建、产业联盟”为载体,通过跨村联建、村企联营、村社联合等方式,推动成立农村集体经济联合发展有限公司,全力构建产权关系明晰、凸显生态优势、组织管理高效的新型村级集体经济体系,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在机关,健全了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考核制度,每年年终选择10名机关党组书记向县党建工作领导小组述职接受民主评议,压实机关党建工作责任。在非公和社会组织领域,按照“六位一体五抓”的工作思路,培育了山西老万生态炉业、梨花春酿酒集团、金都村镇银行、八中八小4个市级“双强六好”示范点,优尊陶瓷、和谐医院等10个县级示范点,其中老万生态炉业党支部被评为全省八个标杆党支部之一。

转型跨越尽展作为 守正创新再续华章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境界。从2012至2022的十年,是应县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十年,是应县发展质量最好的十年,是应县发展势能积蓄最足的十年,也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十年。

应县县委、县政府深刻领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迎难而上积极作为,积极推进现代农业、新型工业、文旅融合绿色发展,在加强设施农业、打造产销闭环、引进低碳产业、构建文旅大格局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奏响了一曲绿为底色、文为灵魂的转型奋进之歌。

“特”“优”产业,

擎起现代农业龙头

十年来,应县逐渐把农业发展的重心放到以蔬菜为主的设施农业上来。下社镇石庄村更是先行先试,不仅成为第一个吃螃蟹者,而且已经成为闻名京津冀的设施蔬菜专业村。据村主任王良存介绍,现在全村拥有移动大棚1700座,日光温室300座。村民年均设施蔬菜收入1.5万元以上。此外,下社镇党委不断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精准对接市场需求,统筹整合优质资源,整合全镇其他14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成立集体经济联合社,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新建移动大棚204 座、暖式拱棚22座、蓄水式新型节能温室大棚22座。由石庄村牵头对联合社进行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产生的收益按石庄村10%,其余 14个行政村 90%的方式进行分配。2021年,联合社产值 4800 万元,收入178万元。作为山西省传统的蔬菜生产大县,应县的设施蔬菜面积达到1.5万亩,设施蔬菜总产值3.5亿元。全县露地蔬菜种植面积17.5万亩,总产量12亿斤,产值21亿元。凭借已经形成规模气候的设施蔬菜园区,下社镇申报了朔州市经济强镇,积极打造电商e镇,重点发展冷链物流、电商平台等。在品牌建设上,应县已有“三品一标”产品53个。

依托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积极促进粮食就地加工转化。象丰饲料2021年加工玉米126亿斤,产值56亿元;日升粮油2021年加工玉米1.1亿斤,产值1.5亿元;瑞丰达粮油2021年加工玉米0.7亿斤,产值8000万元;梨花春酒厂年消耗高粱5000吨,带动全县农民种植高粱5万多亩,2021年产值3267万元,上缴税金486万元。拓宽种植路径,开辟增收渠道。应县2022年杂粮播种面积10万亩,并完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推广2万亩,完成盐碱地水稻育种1000亩。

低碳发展,

打造新能源经济品牌

作为山西省首个生物质天然气工业直供项目,山西华新生物质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依托应县优然牧业26万头奶牛的粪肥资源,投资 1.26亿元,建成年处理牛粪20万吨,年产沼气1084.1万立方米,生物天然气459.7万立方米的一期工程。对于这个项目落地的意义和作用,应县草牧业发展中心主任张武深有感触:“它不但破解了应县养殖污染的难题,而且变废为宝,为加快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为当地工业燃料的提级和低碳化改造提供了有力支持。”

目前,山西华新生物质能源循环利用项目一期工程已成功与应县12家陶瓷工业用户形成供气合约,实现销售收入3927万元。山西华新燃气集团新能源发展中心主任刘祺说:“下一步我们将联合多家专业院校和科研院所,加强开展沼液培育微藻、盐碱地改良等创新技术的联合攻关研究,实现生物质能源产业与生物捕碳、有机旱作农业的耦合发展,真正实现从碳减排走向碳中和的最终目标,全力将该项目打造为山西省生物能源环保产业的重点示范工程。”

与此同步,应县化身“夸父”“飞廉”,追风逐光,化为己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发电项目蓬勃发展,方兴未艾。全县现有新能源企业5家,总装机规模224MW年发电量4亿千瓦时。应县能源局局长张晓东说,2022年,全县开足马力大搞新能源建设。华电应县风光储一体化融合发展工程50MW光伏发电项目已并网发电、华能100MW发电项目、国家电投山西清洁能源100MW光储一体化项目等集中式光伏项目正全面施工,装机规模500MW,总投资 25.49亿元。同时,为加快推进储能项目建设,应县已完成备案总投资57亿元储能项目4个。又成功引进三峡能源集团投资40亿元、装机容量60万千瓦的应县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这些项目建成投产后每年可增加17亿千瓦时的绿电量,为应县新能源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文旅融合,

打造应县的诗和远方

应县位于内外长城之间,境内不仅有举世闻名的佛宫寺释迦塔、国宝文物净土寺等人文古迹,还有跑马梁、石柱沟、龙首山自然奇观70多处,全县林木覆盖率达38%,城市绿地率36.6%,绿化覆盖率40.7%,是中国绿色名县、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国家园林县城、中国最佳生态宜居旅游名县、山西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发展文旅康养产业得天独厚。

十年来,应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把文旅融合发展作为县域经济转型的新引擎,提出“一核一带多支点”的全域旅游发展框架,即以木塔景区为龙头牵引,以长城板块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为重点全面展开。

以木塔景区建设为重点,推进景区提质增效。通过完善木塔核心区及周边基础设施,大幅提升木塔景区旅游环境和服务水平,合理规划佛宫寺释迦塔、文旅休闲街区、迎宾祇园、净土寺、陶瓷艺术宫、老仓、真武庙等景点路线,开发文创产品,设立旅游消费扶贫专柜,大力培育文旅新兴业态,创新线上互动宣传模式,加大景区引流。积极推进文旅康养市场主体倍增工作。应县木塔景区文化和旅游夜间消费集聚区已成功申报为省级示范区,集聚区总面积约2.63平方公里,核心区域面积1.28平方公里,文体商旅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应县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汇集了181家商户,汇聚了文创、餐饮、住宿等多种业态,带动就业人数超2000人,成为应县夜经济传导的领先模板。

做大文旅康养品牌,助力乡村旅游发展。抢抓全省打造“长城”文旅板块及“康养山西·夏养山西”品牌重大机遇,整合南山内长城五大峪口及沿线中国传统古村落、古堡、小石口、北楼口、马岚口等多处乡村生态康养资源,形成沿北齐长城和明长城分布,生态环境优美、边塞文化浓郁的南部山区森林康养旅游带。重点推进马岚峪森林康养景区建设,同步推动净土寺、龙首山、石柱山、跑马梁等景点的建设与开发,合力形成全县文旅产业发展的多支点乡村旅游项目。下马峪乡紧紧抓住被评为“全国森林康养试点乡”的机遇,依托独特的“天然氧吧”自然条件和“花果之乡”品牌优势,加大康养旅游规划和开发力度,实施大项目带动、大健康引领、大资源整合、大产业融合,打造“乡村康养+”新模式,实现全域康养大发展。先后实施了道路基础建设和绿化工程,进行环境提升、河道清理、绿化美化,已经建成生态观光采摘园、游乐园等项目,正在实施双沟森林康养人家、关帝沟森林剧场、马岚庄水果产业园、曹汝谦故居建设等18个项目,着力营造春花、夏荫、秋色、冬美的四季景致,实现乡村风景颜值与历史文化内涵并重。“我们要将自然风光与产业项目融为一体,生态、健康和谐有机结合,打造一流森林康养基地。”该乡原党委书记寇超如是说。

应县是朔州市百岁老人最多的县。探秘应县人的长寿基因和健康密码,除绿水青山风景独好外,优质的食材居功至伟。应县紫皮大蒜、道地“正北芪”、“梨花春”美酒、“应州绿”蔬菜、下马峪豆腐等名优特产更让人耳熟能详,做大做强这些产业,是应县康养业更上一层楼的关键。围绕黄芪产业,应县将推动建成正北堂黄芪药茶研究所,建成年产200吨黄芪养生药茶生产线,完成恒山系列“正北堂”“跑马梁”商标注册及梨花春黄芪养生酒项目达产达效;通过招商引资,对应县紫皮大蒜、“应州绿”蔬菜进行深度开发,延长产业链,打响应县康养食品品牌。

来源:朔州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