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网黑铁皮蝈蝈和德国黑啤酒铁丝环图解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黑铁皮蝈蝈,以及德国黑啤酒铁丝环图解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蝈蝈饲养的经济价值与繁殖管理技术,进来了解下

蝈蝈学名螽斯,又名聒聒。分类属于昆虫纲、直翅目、螽斯科。蝈蝈与蟋蟀、油葫芦统称为我国三大鸣虫。

(一)赏玩与经济价值

蝈蝈为鸣虫,以翅摩擦发音,发出悦耳的鸣声,受到人们的喜 爱,被人们称为昆虫宠物。将饲养蝈蝈的笼放于窗台上,可闻其悠 扬清脆或高昂低沉的 “唧唧”之声,观其浑如翡翠、精雕细琢之优 美体态,使人心情大为舒畅。可见蝈蝈也是娇贵之躯。近年来随着 鸣虫爱好者的不断增多,叫声一直洪亮的上等蝈蝈,身价倍增。

此外蝈蝈主食各种豆类和蚂蚱等昆虫,富含高蛋白和微量元素,营养 丰富,美味可口。还可用蝈蝈干燥的成虫全体入药,具有清热解 毒、消肿止痛、利水的功能。民间将蝈蝈干燥体瓦上焙干研细末 吹入耳内治疗中耳炎、风湿腰腿痛。将5个蝈蝈用香油炸酥,其 富含具有抗癌及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作用的硒元素,用其制成的食 品深受食客们的青睐。国内各大宾馆十分畅销,人工养殖蝈蝈前 景广阔。

(二)形态特征

常见有翅种类绿蝈蝈,体长约45毫米,全身草绿色,腹部嫩 绿色,背部和四片翅呈翠绿色。头大近于平直,头部硬壳上长着两 根又长又细的触角,呈长丝状,比虫体长,下额向前凸出,长着两 颗弯向中间的褐色大牙。前胸背板发达,侧隆线黑色,前翅各脉褐 色。雄虫翅较短,约为腹部之半。以前翅摩擦发音。雌虫前翅更短 小,只覆盖腹部的1~2节,无发音器。下生殖板具一侧扁而长的 产卵器。4条小腿,2条大腿,3对足均有锯齿形的黑色短刺。后足极发达 。适合人工 养 殖的蝈蝈品种主要有以下几种。

1. 铁皮蝈蝈 铁皮蝈蝈又称黑蝈蝈,通体青 黑色, 似 铁 皮 之 色, 故 又 称 铁 蝈 蝈。铁皮蝈蝈个大,皮坚翅厚,通 体青 黑 色, 紫 蓝 脸, 红 牙, 粉 肚 皮,深褐翅,黄绿膀墙,褐色前翅 背,前翅侧区斑黄绿色或黄色,黑青腿,棕须,黑眼或棕眼,体色 随时间、年龄加深,直至全身黑亮似铁,鸣声响亮,宽厚,强劲有 力,一虫鸣叫盖过群虫。冬季人工繁育的大铁皮蝈蝈,深受冬虫爱 好者的青睐,价格最贵,如是红眼大铁皮蝈蝈,就更属珍品。

2. 绿蝈蝈 绿蝈蝈讲究通体碧绿,不带丝毫杂色,绿脸红牙,绿腿绿肚, 红眼棕须,一双金黄翅 (前膀翅侧区为鲜绿色),其在满目苍黄的 严冬,更显自然绿色之美,极具观赏价值,深受冬虫爱好者的喜 爱。绿蝈蝈翅薄,一般叫声偏高,鸣声没有铁皮蝈蝈响亮宽厚,但 个大体健、翅厚且大者,鸣声一样响亮宽厚,且可叫出悦耳鸣声。

3. 草白蝈蝈 通体色杂且淡,介于绿褐之间,似浅淡枯草之灰白色,故名草 白。多为黄绿肚皮,鸣声一般,个体壮者也有好的鸣声。草白蝈蝈 因蜕皮较晚,体质好且易养,故深秋长寿者较多。

4. 山青蝈蝈 山青蝈蝈是最常见的普通蝈蝈。体色以灰绿为主,色淡且杂, 头、颈、腹、腿之色也不统一,肚色有绿、黄、白三种。山青蝈蝈 叫声较洪亮悦耳,体色花杂好看。

5. 异色蝈蝈 最基本的体色是黑褐色与黄绿色,经过环境长期的影响与个体 变异,又进一步衍生出了很罕见的中间色、过渡色,这就是形成奇 特的异色蝈蝈。主要有红褐蝈蝈、金黄蝈蝈、蓝绿蝈蝈、五色蝈 蝈、白蝈蝈等,受到蝈蝈爱好者的喜爱。

(三)生活习性

蝈蝈栖息于田野、山麓的灌木丛林草间。无翅种类多栖于穴 内、树洞、石下。一般肉食性或杂食性,喜食豆类植物,在豆地中 常见,善跳跃。雄虫善鸣,以翅摩擦发音。雌蝈蝈以长形产卵管成 行或成列产卵于叶边或茎干的组织内。天气较暖时,小蝈蝈破壳而 出,须经4次蜕皮,50天成熟。

(四)饲养管理

蝈蝈只适宜单独饲养,如果两只在一起会互相撕咬。蝈蝈是杂 食性昆虫,饭粒、面包屑、豆类小颗粒无所不食,其中以毛豆为最 佳,其他如各种蔬菜的叶子、瓜果小颗粒都可拿来喂食。喂的食物 要做到多样化,不能只喂某一种饵料。为了使它体质更强健,能发 出更响亮的鸣叫声,可喂些动物性饲料,如蚂蚱、瘦肉颗粒等。但 不能过饱。喂毛豆时,一天不超过2粒,荤食每周喂2次即可,每 次可喂1只蚂蚱或者2~3只苍蝇。蝈蝈吃的过饱,反而懒得鸣叫。

白露之后气温降低,可将新黄豆浸泡松软之后作为主食,偶尔加瘦 肉丝,面包虫、青菜、米饭之类,促其秋脂增加其营养。蝈蝈需要 水分,但不能直接喂水,只需要喂略带水分的饲料即可,如菜叶。 夏秋之季,空气干燥,每天应向笼里喷水2~3次,既降温又能让 它饮一些水滴。 蝈蝈养殖需要细心养护。蝈蝈喜欢透气性好的环境,平时宜将 蝈蝈的饲养笼挂在透气性好且安静的地方。悬挂笼子的地方要避免 猫、鼠等其他动物侵害。温度较低时,将它从阳台上移至南屋内, 常挂在墙上晒晒取暖,清脆的鸣叫声依然如故。当气温降至5℃左 右时,要采取措施为蝈蝈保暖越冬。

(五)繁殖技术

从野外采集养殖蝈蝈或将蝈蝈卵在进行人工辅助孵化时,小蝈 蝈出壳后须经4次蜕皮,50天成熟,雄蝈蝈开叫,雌蝈蝈可作食 品出售。

柳笛

柳笛漫忆

存于记忆中最早的关于柳笛的信息,并不是由柳枝为原料制作的,而是一截中空的葱叶。那时年幼,看见比自己年龄大一点的孩子折下树枝,摘去叶子,拧下树皮而后制成一只口哨,呜哩哇啦的吹,十分羡慕。向人家讨要无果,甚至连尝试吹一下而后即归还都被拒,于是便以细葱叶代替。从一根葱叶上掐下一段,长约两寸,自细端吹,竟也会发声,只是其音色柔细,近乎肿胀的声带,不知哪口气对了劲儿,才会“呜”的一响,算是弄出了乐音。于是,每天早晨出门前,都要揣一把葱叶。因为葱叶制成的口哨,极易损坏,吹上三五下就会变形漏气,不肯发声,得马上换一段新葱叶。

亲手制作柳笛,始于小学二年级。那时已敢于爬树,力气也足以折断当年长出的嫩枝。不过,在我的记忆中,从未用柳枝制作过柳笛,制作柳笛的原料,全是杨树枝。按材料来源,应该称其为“杨笛”。那时年纪小,年级低,学识更少得可怜,尚不世上还有“柳笛”一词,尽管柳树就在身边,却不曾使用过。当然,也没见别人用过。

这样的年龄和年级,我们已拥有了制作柳笛的工具————铅笔刀,而且人手一把。放学路上,随便爬上一棵杨树,折下一根枝条,先削去尖端极细弱的部分,然后在距末端一两寸远的地方环割一遭,切口要务求整齐,最后一刀和开始处要平稳对接,这样才算是件成品。这是个原始技术,对铅笔刀有要求,新买的更好,因其足够锋利,不至于因迟钝而出现偏差。

待枝条上的树皮自环割处断开,便轻轻扭动使其慢慢与树皮内的木质枝条分离。这就需要经验与技巧了,大多数制作都会毁在这个环节上。过于用力,鲜嫩的树皮会断裂,成果毁于一旦;而过于轻柔,则不能将树皮分离出来。而且,不同的树种、径口不一样的枝条,虽都是杨树,其树皮的结合紧密度并不一样,须用以不同的力气。在我的记忆里,土生土长的本地杨树,我们称之为“小老树”的那种,树干七扭八歪永远也不不高的,其树皮结合得最顽固,几乎拧不下来。又直又高的那些新树种,如北京白杨啦、新疆杨啦,似乎树皮更容易分离,它们是我们制作柳笛的首选。有时,一棵北京白杨上爬了五六个孩子,当然全是男孩子,精心地选择枝条,现在想来,竟如菜市场里买菜的家庭主妇那般仔细。

把这一截筒状树皮分离下来,柳笛也是吹不响的。须将其尖端树皮的外层剥去,露出内部泛着鲜绿的那一层,才有可能吹出声音来。

为何说“才有可能吹出声音来”,是因为杨树枝条制作的柳笛,不像商店里出售的铁皮或塑料口哨,气流一过即响。将柳笛含在双唇间后,送气还有讲究呢。太猛了,柔软的树皮就会合于一处,气流进不去;而吹得太弱,那薄薄的一层皮,又不肯颤动,还是哑巴;只有不疾不徐,气流适中,柳笛才会出声。

一般的,我们都会制作五六只甚至十来只柳笛,有的细得像筷子头,有的粗得像大拇指,装在衣兜里,上学吹奏一路,放学吹奏一路,课间也要炫耀一番。那筷子头粗细的,其音色尖细嘹亮,像百灵的鸣叫或花腔女高音,极其悦耳;而略粗一点的,便如麻雀燕子的啁啾或男中音的咏叹,虽厚重些,也喑哑些,但颇具感染力;而那只最粗的,则须运足力气,吸足空气,才有可能吹出声来,发出的声响,也如上了年纪老者的咳嗽,浊重而低沉,和乌鸦的叫声相似。

如若五六个人一路同行,而恰巧人人都备有一套柳笛,我们便相约合奏。按柳笛粗细一一摆布好,争取各类兼备。我们在路边站成一排,面对着广袤的原野,任太阳把光洒在头顶上,任微风拂过耳畔,任激情蓄满胸膛。我们都微微扬头,努力让嘴巴向前伸出,由于柳笛太细太短而不能抓握,只好用右手的两根手指夹着,那样子不像吹哨,倒像一个第一次吸烟的生手。然后我们把左手卡在腰间,吸进一口气,把肚子胀得像一面牛皮鼓。这时,其中一人发出口令,我们便齐声吹响。刹那间,荒野的小路上,马上就回荡起了杂乱的乐音。呜呜,嘟嘟,哇哇,吱吱,如同麻雀、老鼠、毛驴和鸭子的叫嚷,瞬间混在一起,类似于一场不受欢迎的动物大合唱。其实,前几次合奏,我都没听出什么,因为那时只顾着一心一意的猛吹,根本不曾听清都有什么声音,不用说别人吹出的声响,连自己吹出来的,也不曾听见。只有一次,在吹奏中间,我的那只柳笛出了故障,无法出声,我才明晰的听到了合奏的真实音效。

有人曾试图用杨树枝条制作笛子,一截拇指粗的圆筒,凿出几个洞眼,费了不少功夫,却不成功,没吹出曲调来,甚至都没发出声音。

年岁渐长,颇读了几年书,方知“柳笛”一词。词典上解释柳笛是用柳枝制作的。但那时已经进了中学,忙于学业,竟从未尝试过。以至于几十年过去,也不知能否用柳枝制出柳笛来。后来读了一部小说《东方》,作家魏巍记叙一个情节:嘎子砍了柳枝,拧了柳笛。也许,柳枝真的可以制成柳笛,别人说的可以不相信,作家写在书里的,总还是应该相信的,何况还只是这样一桩小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