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跨境电商平台“蜜淘”已倒闭:员工被遣散

Bianews 报道曾经传出要被京东收购的蜜淘,近日又被蜜淘前员工爆料,称蜜淘并未被收购而是倒闭。且目前蜜淘的办公地点已有其他公司入驻,所有员工补贴1个月工资,解散时只剩下几十人。

有联系了多名蜜淘前员工进行求证。其中2名员工表示,蜜淘现在不仅已经倒闭,而且所有员工都已经遣散。

至于蜜淘创始人谢文斌,多方人士表示已无法与其取得联系,也无法向谢文斌求证蜜淘倒闭一事。

多方佐证蜜淘解散

虽无法从创始人口中证明消息是否属实,但多方表明,蜜淘已经倒闭,并非之前所传的那样被京东收购。

一:蜜淘员工在社交平台发布的动态

二:

1、蜜淘微信号、官微2016年1月停更

2、蜜淘位于望京SOHO的办公区已有新公司入驻

3、供应商称,蜜淘去年已开始出现结款不及时的现象

4、京东否认收购蜜淘

另外,当笔者拨打蜜淘客服电话()时,并没有人工客服,而是一段机器语音,提示如果有售后问题可发邮件到(邮箱地址格式不正确无效),但蜜淘官网依然可以下单。

多方已表明,蜜淘倒闭十有是真的了。从传闻蜜淘倒闭被接盘,创始人出走,到京东收购蜜淘,被京东否认。有关蜜淘生与死的消息虚虚实实,能为这些消息画上句号的人,想必也只有谢文斌了。

曾经风光无限的蜜淘

谢文斌出身阿里巴巴,曾负责天猫的无线产品工作,在还未离职时就获得了控股董事会汪东风的投资。在离职后,拿着汪东风的100万,谢文斌招募到了爱奇艺、百度、360和阿里巴巴的员工,成立了蜜淘的核心团队。

在蜜淘网未上线之前,经汪东风的介绍,谢文斌获得老乡蔡文胜的100投资。2013年10月,蜜淘网(前身是CN海淘)成立,2014年3月蜜淘正式上线。

蜜淘初期采用的是海外代购和导购的模式,入驻海淘商家并接入国外购物网站,将与购物相关的服务(包括第三方支付)集成到后台,用户可自行完成购物过程。

之后,蜜淘转型B2C自营海淘电商(之前的模式退单率达到60%),每天上线一款爆款,期望能够打造一个跨境电商版的“唯品会”,此时,蜜淘的竞争者蜜芽、洋码头也相继出现。

转型之后,谢文斌的蜜淘在2014年7月获得经纬创投的500万美元A轮融资,同年11月获得了祥峰投资、经纬创投等3000万美元B轮融资(当时进口电商领域最大的一笔投资)。

有了钱的谢文斌,开始在线下疯狂的刷广告。每次大促之前,谢都会拿出几千万用于广告宣传。经过频繁的大促和广告宣传,蜜淘客户端激活用户接近100万,累计递送包裹近20万个,月交易流水突破1000万元,员工数量发展到60人。

随后,蜜淘更是举办“520囤货节”和“618电商大促”是保税区最低价,公开叫板京东、天猫、聚美等电商平台。

自此之后,跨境电商进入价格战,蜜芽、网易的考拉海购、京东、聚美等等都开始降价。这些玩家中,有些是有资金、渠道、流量作支撑的巨头,有的是新近获得融资创业公司(蜜芽获得1亿美元B轮融资)。

大多数情况下,价格战会受到资本的制约,但此时蜜淘的C轮融资却迟迟未见动静。谢文斌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就算我再融一亿美金,我也不可能成为巨头打价格战的对手,巨头可以通过渠道与补贴的方式把价格压到很低,但是创业公司没有办法这样长时间消耗下去。”

对于蜜淘所需要面对的那些巨头,谢文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蜜淘在库存上能压个一千万、两千万的货就已经算很不错了,但某些大公司在保税仓库中的货就有十个亿。”

蜜淘在巨头和强劲的对手的价格战中消耗不起,优势也开始被削弱。

蜜淘融资困境,转型失误

转型B2C之后,蜜淘每天要上线一款爆品,而爆品需要平台持续的补贴让利,跨境电商能做爆品的产品并不多,这也不能成为一种模式。如果后续产品跟不上,很容易导致供应链断裂。

爆品虽然可以以最低的成本获取到用户,但平台最终要解决的仍然是如何解决更多用户的需求,而不是仅仅只打造爆品。

蜜淘的爆品战略最终的效果也乏善可陈,月交易额只有几十万,增长速度也只有 30-50%。

蜜淘开始走下坡始于其C轮融资的失败,由于资本寒冬,2015年的蜜淘已经不能像2014年那要随随便便就可以融到一笔“巨款”。

一般说来,要与竞争对手打价格战需要三个条件:一是用户留存率,二是用户重复购买力,三是商品毛利率。

在那场价格战中,各方都无法商品毛利率,但是有巨头背景和强大资本支持的竞争对手相比没有融资的蜜淘,能够提供更好的服务(渠道、产品质量等),也会增加用户重复购买的。

蜜淘此时没有融到资金,却对大促乐此不疲,而且各个跨境电商同质化竞争严重,蜜芽在这场角逐中没有太多优势。

无法进行价格战,谢文斌带领蜜淘开始寻求突破。

谢文斌瞄准了单一垂直市场,放弃全品类的全球购运营思和价格战的营销手法,退守到了韩国购的小而美市场,但此次转型并未获得成功。

做单一国家是很难的,用户群会集中在小众或者有特定需求的人群,平台没有办法满足大部分人对海外购物的整体需求。比较成熟的中产阶级需求绝对不是单点需求,而是涉及到方方面面。

但谢文斌却并未意识到其中的问题,他在接受采访时称,蜜淘计划连续三年盈利,为A股上市做准备。蜜芽的工作区也从望京SOHO T2算不上大的办公区搬到了望京SOHO T3 ,租下了一整层的办公区。

由于蜜淘由全球购转型韩国购,很多部门和员工将被裁撤,有关蜜淘解散的消息也开始在内部扩散。

最终,不到半年,蜜芽办公区就人去楼空,取而代之的是一家新入驻的公司。

而蜜淘的转型似乎也是没有效果,在蜜淘首页虽然能看到“韩国免税店”,但APP客户端不仅着全球购的痕迹,甚至还保留着“淘日本”的子目录。

由于天猫国际与韩国易买得,京东与乐天都达成合作关系;而聚美则是韩国多家品牌的中国区独家代理合作伙伴。即使成功转型,蜜淘的“淘韩国”依然会面对与巨头电商领域重叠的窘境。

政策变了,跨境电商的游戏规则也该变了

在过去两年,海关总署接连出台《关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出境货物、物品有关监管事宜的公告》和《关于增列海关监管方式代码的公告》,即业内熟知的“56 号”和“57 号”文件,以及50元以下行邮税免征等政策红利下,跨境电商行业生长。

如蜜淘、蜜芽、洋码头、网易的考拉海购这样的新兴跨境电商开始出现,但这些平台在保税模式所造成的明显的优越性使他们提前进入价格战。

但今年3月份,财务部跨境电商税收政策终于敲定,税改将于4月8日落实。税改完成后,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将由原来征收行邮税改为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消费税。

单次交易限值由行邮税政策中的1000元(港澳台地区为800元)提高至2000元,设置个人年度交易限值为2万元。其中食品、保健、母婴、日用品等品类成本将上涨,电器类、个人洗护类等则相对下降。

跨境电商的游戏规则也将发生改变,由于新政取消了按照行邮税征收的50元以下免税额度,目前流行的通过保税区清关的模式在税收上的优势不再具备。

没有了优惠,依靠低价爆款规模化运作的模式将面临价格上涨的压力,而跨境电商的用户群对于价格比较。

在新政的压力下,完全依赖保税备货的电商需要转型升级,直邮与保税双保险的平台也要考虑不同类型的供应链组合,在动态的市场中不断调整。

蜜淘的失败是市场的优胜劣汰,想要做互联网时代的弄潮儿必须有随时被淘汰的。新政带来的影响,对于那些平台经营能力和供应链整合能力较强的跨境电商来说是可以消化掉的。

对于初创或刚刚起步的平台,在被巨头的市场中,价格波动导致的客户流失虽说不上必死无疑,但也会伤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