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晒喷雾原料_防晒喷雾推荐

中新网2月13日电 据台湾联合新闻网报道,切尔诺贝利核灾事故后5年,科学家曾在核反应炉壁上发现一种奇怪的真菌,似乎能抵抗致命辐射。科学家对真菌进行测试后发现,它们含有大量黑色素,证实真菌正在靠吸收辐射生存。最近,科学家表明,也许能借此开发太空用防晒霜,助太空人多一层辐射防护。

据报道,切尔诺贝利核灾被视为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电事故。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厂第四号反应炉发生连续爆炸,除了引发大火外,还释放大量高能量放射性物质到大气层中,而被核放射性尘污染的云层飘往其他地区,衍生成大规模事故。

1991年,科学家首度在极端辐射环境中,观察到一种被称为新型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的真菌。当时,研究人员依稀意识到,这种细菌能抵抗辐射。

报道称,2007年的一篇研究首度指出,这些常驻在核灾废墟内的真菌,实际上正在“吃掉”辐射,它们含有黑色素,能吸收辐射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

现在,科学家再发现,可以利用这细菌的特性来保护人们免受辐射,尤其是国际太空站上的太空人。

新型隐球菌被列为危险真菌之一,抵抗力薄弱或免疫系统受损的人,被新型隐球菌感染可能造成生命危害,所患疾病被称为隐球菌病,主要感染途径为呼吸道,于肺中形成小结瘤,若进入血液会导致更严重的并发症。

2007年,研究发现新型隐球菌含有高含量黑色素(一种使皮肤变黑的生物色素),已知黑色素可以保护皮肤免受阳光中紫外线辐射的伤害,而在该细菌中的黑色素,则会吸收辐射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类似植物透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叶绿素转化为氧气、葡萄糖的方式,这个特定过程被称为放射合成。

最新研究则显示,新型隐球菌及相关真菌具有利用辐射(主要是 β 辐射)的能力,以辐射为营养生长,也就是说,或许能开发相关产品来保护太空人。

目前,NASA科学家正在研究能否从新型隐球菌中提取黑色素,将之添加为太空用防晒霜的成分。2019年11月,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科学家已将源自真菌的黑色素送往国际太空站进行实验,测试黑色素于太空中防御辐射的能力,实验结果预计在未来几个月公布。

栏目主编:张武 文字编辑:肖雅文 题图来源:新华社 资料图 图片编辑:项建英

题图:一名游客在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隔离区拍照。

 

市场上防晒产品琳琅满目,防晒喷雾也日益受到市场喜爱。你知道防晒喷雾和防晒霜有什么区别吗?防晒喷雾里常用的防晒剂有哪些?在选购和使用防晒喷雾的时候,要注意哪些方面?来看市市场监管局的解答↓

防晒喷雾

1、防晒喷雾和防晒霜有啥区别?

防晒喷雾和防晒霜主要是剂型上的区别,成分差异不大,为了保障产品的顺畅使用,很多防晒喷雾都添加了乙醇作为溶剂,以及气体推进剂。从单个产品使用的防晒剂数量来看,普遍都在3-6种左右,通过多种防晒剂配合使用,最终获得令人满意的防晒效果。

2、防晒喷雾里常用的防晒剂有哪些?

按照《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的定义,防晒剂是利用光的吸收、反射或散射作用,以保护皮肤免受特定紫外线所带来的伤害或保护产品本身而在化妆品中加入的物质。

防晒喷雾中的防晒剂主要可分为物理防晒剂和化学防晒剂两大类。

物理防晒剂的防晒机制主要是通过在皮肤表面形成覆盖层,把照射到皮肤表面的紫外线反射或散射来减弱紫外线对皮肤伤害而达到防晒效果。目前国内批准使用的物理防晒剂只有二氧化钛和氧化锌两种。

二氧化钛和氧化锌都能抵抗UVB和UVA波段紫外线,前者主要针对UVB波段,后者主要针对UVA波段。

化学防晒剂的防晒机理是吸收紫外线的光能转换为热能,通过电子的跃迁达到对紫外线能量的减弱。某些化学防晒剂可能对人体有一定刺激性,少数人使用后会有过敏反应,比如对氨基苯甲酸及其酯类是一种常见的光致敏原。此外,分子量较小的油溶性防晒剂就像皮肤渗透促进剂,容易被皮肤吸收甚至进入皮肤角质层,也会具有一定安全性风险。

在相同剂量的紫外光线照射下,黑框位置为没涂防晒产品的皮肤情况,红框位置为涂了防晒产品后的皮肤情况。

从对比情况看,可见防晒产品具有明显的防护作用。

3、在选购和使用防晒喷雾的时候,要注意哪些方面?

(1)如果对酒精不耐受,不要选用含有酒精的防晒喷雾。

(2)物理防晒剂通常停留在皮肤表面不会发生化学反应,相对安全温和。

(3)使用前可以做皮试来确定是否有刺激性,选用温和无刺激、适合自己肤质的产品。

(4)使用防晒喷雾时主要喷洒在身体部位,喷雾最好不要在面部使用,容易喷到眼睛,使用时与皮肤至少保持15~20厘米的距离。

(5)喷好后可以用手推匀,建议少量多次喷洒。

(6)喷洒时要注意通风,紧闭口鼻,避免大量吸入喷雾。

(7)防晒喷雾中通常含有易燃物质,使用时要注意远离火源,避免高温、撞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