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网电脑风扇多少钱一个(cpu风扇电压是多少)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电脑风扇多少钱一个,以及cpu风扇电压是多少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夏季高温来临快给处理器降温,优质散热器你该选这几款

气温逐渐升高,全国各地即将进入烧烤模式,你是否遇到了处理器温度过高的问题?清灰、改善机箱风道如果效果不明显,你就需要一款性能更强的散热器了。

新处理器发热量大,不换散热器不行

为了让处理器不“中暑”,不少玩家会在夏季开始之前会清理散热器的灰尘、更换硅脂、给机箱加装风扇等操作,以改进散热。可是很多玩家忽略了一个根本的问题,处理器是发热大户,要是散热器性能不足以应付其发热,以上操作就几乎没有效果。

特别是Intel最近几代的产品,因为其14nm工艺制程并不先进,又还要追求高频率,只能以牺牲功耗为代价,特别是K系列产品。以最新的第11代酷睿为例,比如开启了ABT技术之后的酷睿i9 11900K全核最高频率能够达到5.1GHz,但是就算是用顶级360一体式水冷此时温度也接近100℃。中端的酷睿i5 11600K搭配360一体式水冷时,满载状态下温度也在60℃以上。所以使用K系列处理器的用户一定要特别重视散热器的性能,最好是上比较好一点的一体式水冷散热器。

AMD锐龙处理器采用了先进的7nm制程,本身发热就控制得不错的前提下,其架构的IPC性能也更强,也就不用牺牲功耗去追求高频率。所以锐龙处理器的功耗普遍控制得更好,锐龙5 5600X的TDP也就65W,几乎是酷睿i5 11600K的一半,锐龙7 5800X这样的八核十六线程产品,TDP也才105W。对于锐龙用户来说,锐龙5及其以下的处理器,大批一款百元价位风冷散热器就行了,锐龙7及其以上型号产品,240一体式水冷也基本够用。

买散热器前一定要注意机箱能否装得下

不管是风冷散热器还是一体式水冷散热器,性能强的产品,散热器本身或水冷排体积都比较大,在选购这些产品前一定要注意机箱能否装得下。

如果风冷散热器超过了机箱支持的高度,就会出现侧面板盖不上的情况。一般的机箱对于120/240一体式水冷的支持都很不错,相对来说360一体式水冷散热器的水冷排会占用非常大的空间,所以需要重点关注机箱的支持问题。如果无法安装,水冷排的固定会是个大问题,并且也会直接影响散热效率。另外也需要注意的是,因为水冷排的厚度不一,所以有的时候在支持360mm水冷排的机箱上一些体积较大的水冷排,安装也不是特别方便,所以要使用这种强力散热器,还是选一个内部空间较大的机箱。另外也会有一些小问题也需要注意,比如主板是否有足够的电源接口,水管在安装中尽量不要有明显地弯折,尽量避免水冷管出现故障,不过这些问题提前查清楚后都比较容易规避。

风冷散热器推荐

航嘉MVP 620i北风之神

参考价格:299元

航嘉MVP 620i北风之神采用了双塔设计,125mm风扇设置在双塔之间,更大面积的散热鳍片,与空气接触的面积就越大,散热效果就越好。底座采用了HDT压固技术,6条纯铜材质打造而成的热管直触CPU表面,可以快速地将CPU产生的热量传导至散热鳍片上。散热器的散热功率达到了200W,锐龙5 5900X这样的旗舰处理器也能应付得过来。

同时产品顶部还有RGB灯条和“MVPLAND”LOGO灯,视觉效果出色,配备了一条ARGB同步线,可以与主板等硬件实现灯效联动,打造出更为更炫酷的整体灯效。对于想要购买高端风冷散热器的玩家来说,这是个相当不错的选择。

利民AS120PLUS 刺灵

参考价格:169元

这款拥有4条纯铜镀镍热管直触处理器的设计,热传导效率高。纯铝鳍片间隔都经过了优化,保证能将铜管传递的热量快速地散发出去。同时散热器采用了2个利民TL-C12风扇,除了能带来66.17CFM的高风量之外,还拥有长达20000小时寿命的S-FDB轴承,工业级强度的PBT+PC材质以及6年质保,风扇的稳定性也很出色。

九州风神玄冰400

参考价格:75元

在玩家中这是一款人气比较高的产品。九州风神玄冰400采用了CCT热管直触底座,底座与热管融为一体,4条采用烧结工艺表面光滑的热管直接接触CPU,热传导效率更高。散热器的风扇不仅支持PWM智能温控功能,而且还带有6颗LED灯珠,可呈现出非常炫酷的灯光效果。

一体式水冷散热器推荐

航嘉MVP海神X360

参考价格:599元

产品拥有一个尺寸为82mm×72mm×70mm的硕大水冷头,底座面积达到了120cm2,保证与CPU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同时底座为99.7%高纯度铜材质打造而成,表面为拉丝设计,拥有0.15mm微距水道,带来均匀且快速地导热。3个120mm风扇均采用的是长寿命液压轴承,风扇风量为71CFM、风扇噪音为32dBA,散热更高效、噪音更低。这些配置让航嘉MVP海神X360一体式水冷散热器能应付Intel酷睿i9 11900K所发出的高热量,保证平台的持续稳定运行。

同时产品水冷头柱面为精密印压而成的“高尔夫球”式鳞次栉比的曲面纹理,配上带LOGO灯的亚克力镜面顶部和3个ARGB幻彩流光风扇,非常美观还支持和主板等其他设备联动。这样一款高性能、高颜值的产品价格还不到600元,性价比很高了。

NZXT Kraken X53 RGB

参考价格:1199元

NZXT Kraken X53 RGB采用了散热性能更加强劲的Asetek第七代水泵设计,从测试来看实际表现比较不错,即使面对AMD锐龙9 5900X这样的旗舰处理器也能有不错的散热效果,同时其在整个测试过程中也表现得非常安静,几乎听不到风扇声音,对于一款240mm AIO水冷来说,表现可以算得上是可圈可点了。外观上新加入的RGB灯效和新一代的无限镜设计,带给玩家更炫酷的视觉体验。同时该水冷散热器还拥有6年的质保,也可以免除玩家在使用上的后顾之忧。

美商海盗船H100i RGB PRO XT

参考价格:699元

作为一款240一体式水冷,美商海盗船H100i RGB PRO XT性能不差,在默认模式下就能将Intel Core i9 9900K的日常使用温度控制在一个非常不错的水平上。同时,出众的散热性能并不是牺牲噪音获得的,磁悬浮风扇加上经过优化的水泵配置,静音效果也很出众。

此外,H100i RGB PRO XT的水冷头上拥有16颗独立寻址的LED灯,玩家可以打造出极具个性化的灯光组合,同时还可以与风扇及其他支持iCUE的设备进行联动。好玩又好看,特别适合对噪音较为敏感且喜欢折腾的中高端玩家选择。

CPU超频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超频要提高电压?对CPU有害吗?

 

近期网友询问CPU电压的相关问题:

让我想起关于CPU超频还欠有一篇旧账。今天我们来一起讨论一下,Intel的CPU超频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超频要提高电压?以及回答网友关于电压和CPU寿命的问题。

CPU超频的原理

自从Intel放弃前端总线(FSB)后,CPU的频率计算十分的简单:

CPU主频 = 基频 × 倍频

基频(Base Clock,BCLK)是从南桥PCH的PLL发出的基础时钟信号:

它一路传递到CPU中,为内核和很多uncore部分(内存控制器,GPU等等)提供基础时钟信号:

这个基频缺省情况下是100MHz,可以提高到200MHz甚至更高。因为它并不仅仅为CPU内核提供基频信号,还为众多CPU中的小伙伴服务。提高它,内存频率、Cache频率、GPU频率等等都会成倍提高,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也正因为如此,提高它会整体提高CPU的运输速度,但也很容易引发某些部分的不稳定。

有了基频,CPU中的各个器件并不是工作在100MHz上的,在它后面带个倍频(Multiplier),来为自己服务。例如内核、GPU、Cache和内存控制器等等,都有自己的倍频。

举个例子,标称3.5GHz的CPU,它的基频是100MHz,内核的倍频是35,算下来就是

100 × 35 = 3500MHz=3.5GHz

十分简单,是不是?超频中我们单独调节各个部分的倍频,来提高它的速度。例如我们把内核的倍频调成45,那么我们就有了4.5GHz的CPU。调整倍频的好处是可以单独调节,而不是像调整基频一样一股脑向上提高,死机后很难判断那里出了问题。

超频资深玩家往往先试探基频的极限,再单独调整内核的倍频,找到在此之上,倍频的极限。而入门用户,调节倍频往往就够了。

提高频率如此简单,只要我们有了K结尾的CPU,在BIOS中仅仅调整几个数字就好了:

超频真的如此简单吗?

情况要复杂很多,超频后,系统往往开始表现的不稳定。只要我们知道哪里不稳定,提高它的电压供给,往往就能让它再次稳定下来。为什么提高电压会改善高频的稳定性呢?

为什么要提高电压?

我们来看个例子,含有高达80多亿的场效应晶体管FET的Kabylak等CPU结构十分复杂,每个一个FET的简单示意图如下:

当输入低电平时,CL被充电,我们假设a焦耳的电能被储存在电容中。而当输入变成高电平后,这些电能则被释放,a焦耳的能量被释放了出来。因为CL很小,这个a也十分的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如果我们以1GHz频率翻转这个FET,则能量消耗就是a × 10^9,这就不能忽略了,再加上CPU中有几十亿个FET,消耗的能量变得相当可观。

我们这里要引入门延迟(Gate Delay)的概念。简单来说,组成CPU的FET充放电需要一定时间,这个时间就是门延迟。只有在充放电完成后采样才能保证信号的完整性。而这个充放电时间和电压负相关,即电压高,则充放电时间就短。就越能保证信号的完整性。

如果超频后,频率升高,原先可以满足门延迟的电压慢慢就不能保证信号完整性了,这时提高电压,就可以降低门延迟,从而重新满足信号完整性。这就需要我们发现哪部分不能满足信号完整性,从而提高它的电压供给。

拿CPU内核超频来说,CPU内核电压叫做Vcore。每种CPU都有一个VID(Voltage Identification,电压识别码),这个代码会被主板的电压调节模块(VR)或者CPU内置的VR(silicon-based voltage regulator,FIVR)所识别从而来设置内核运作时的电压:

缺省的VID对应的电压只能保证标称的内核频率工作正常。根据每个CPU品质的不同,超过一定范围的频率后,往往需要提高Vcore,来满足稳定性的需要:

Vcore往往是auto,在超频时要单独设置

这里没有统一的某个频率必须多少电压,必须慢慢一点点试错,举个例子:

这是某个Skylake的电压和稳定频率关系。

当然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下设个爆大的电压也不是不行,但高电压往往意味着高功耗:

一般没有人这么做。

高电压/低电压对CPU有害吗?

CPU的最大敌人不是电压,而是温度。超频的对CPU寿命的影响,也是因为温度,而电压的影响很小。实际上,CPU的电压无时无刻不在变化,CPU的EIST中对应的各个降频或者超频状态,VR提供的电压都不相同,CPU的能效管理模块会根据CPU的频率,来要求VR提供不同的电压,从而节省用电。我们如果能提供有效的散热,超频对于CPU寿命影响不大。

现在回到网友的问题上来,低电压并不会损害CPU寿命,反而会增加CPU寿命。现在问题来了,什么情况下要手动降低CPU电压呢?

我们前面提过VID,VID各种CPU都不同,但同种CPU(stepping,SKU)都一样,这意味着它对应的Vcore是Intel测试过,对于该种CPU都适用的电压。而熟知本专栏的用户都知道:

“All CPUs are born equal, but some are more equal than others.” (猜猜引申自哪里?)

CPU品质各有不同,VID缺省对于的Vcore,也就是Auto对于你的CPU不一定最优,资深玩家完全可以试着调低Vcore来省电。绿色环保,利国利民,何乐而不为呢?

结论

CPU超频比较麻烦,首先要有个带k的CPU,升级你的散热设备(原先那个自带的风扇小身板完全不行)。然后推荐慢慢提高倍频,不稳定后增加电压,再次提高倍频,再次增加电压,直到你觉得满意、不能增高了、温度超高为止。调整BCLK还是留给资深玩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