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儿童糖果市场(儿童糖果品牌)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儿童糖果市场,以及儿童糖果品牌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糖的商业运作史以及国货品牌的“代糖革命”

愿下一代中国儿童的记忆中,“健康”能成为饮料产品最重要的标签。

文 | 华商韬略 袁逐彼

备受关注的代糖产品——阿斯巴甜“致癌”风险评估,今日有了新的明确:

曾在6月29日发布声明,将阿斯巴甜列为“可能对人类致癌的物质”的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在与WHO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就阿斯巴甜健康影响共同发布的评估报告中,再次强调阿斯巴甜可能对人类致癌,将其归为第2B组,并声明其每日允许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40毫克。

这也意味着,过量摄入阿斯巴甜的风险已被确定。

【从舌尖上的“骗局”来看控糖的意义】

陷入“致癌”风波的阿斯巴甜是传统饮料巨头惯用的人工代糖产品,其甜度是蔗糖的200倍,在达到相同甜度的目标下,使用阿斯巴甜可大量节省生产成本。2019年,全球阿斯巴甜产值达到3.94亿美元,2020年超过25亿美元。目前,使用阿斯巴甜的产品市场上主要有百事无糖可乐、零度可口可乐等。

代糖,即甜味添加剂。起初作为糖尿病人控糖的重要手段之一,现在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食品中。目前,主导甜味剂市场仍是传统糖类。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甜味剂市场代糖只占10%。天风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以2020年为基数,10年年化复合增长率超过10%,代糖行业2030年有望取代传统糖消费近30%市场空间。

长久以来,糖与代糖的博弈始终未曾停歇。而我们对糖的认知一直在被商业运作而操纵。

伴随着西方工业革命和糖类制品的病毒式传播,大批食品巨头迅速崛起,极大地影响了世界消费经济的格局。1852年的卡夫食品、1867年的雀巢、1886年的可口可乐、1898年的百事、1923年的玛氏公司等,一条无形的线将这些财团的利益共同牵引——糖。比起糖类食品,可乐等饮料中的糖分成为“隐秘的角落”,“喝糖”的危害成为更恐怖的隐患。

20世纪以来对于糖的过度摄入,无疑已经带来大量健康问题。2021年,世界糖尿病地图显示,全球约5.37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WHO预计到2030年,糖尿病将成为人类第七大致死疾病。

从撩动味蕾,到俘获心智,这场舌尖上的“骗局”利用人类对糖的上瘾机制,让人“甜到忧伤”。于是,在应对糖尿病人和肥胖症患者等群体的控糖需求下,代糖得以逐步发展。

【人工代糖的6代发展史及与天然代糖的中场战事】

目前,代糖可细分为人工代糖、天然代糖和糖醇。从生产工艺来看,人工代糖主要是以化学方式合成,如糖精、甜蜜素、阿斯巴甜;天然代糖是从植物中提取,如甜叶菊苷、罗汉果甜苷;糖醇主要通过微生物发酵得来,如木糖醇和赤藓糖醇。

其中人工代糖因成本相对较低,一直占据食品工业的主流。从目前的行业格局来看,人工代糖市场体量约为70-80亿美金,而天然代糖约为10亿美金左右。此前陷入“致癌”风波的阿斯巴甜就是人工代糖的一种。

追溯代糖的百年发展史,目前人工代糖已有6次的更新迭代,分别为糖精、甜蜜素、阿斯巴甜、安赛蜜、三氯蔗糖和纽甜,而几乎每一种都伴随着健康争议。

1879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科学家在实验中首次“意外”发现糖精,后被发现可能使人中毒、引起精神和视力障碍、诱发膀胱癌等问题,逐渐被部分国家禁止;1937年,第二代人工甜味剂甜蜜素诞生,后续也被发现有致癌风险;1965年进化到第三代,也是本次风波的主角阿斯巴甜,已有多个权威研究报告质疑其安全性;1967年发展到第四代,安赛蜜在高浓度时有金属感苦味,长期过量摄入可能导致肝脏、肾脏功能受损;诞生于1976年的第五代三氯蔗糖增加了肠易激综合征的可能性;而第六代纽甜难以把控的极高甜度,很难在食品领域大规模应用。

早在5月份,WHO就曾在公开的非糖甜味剂指南中表示,长期使用阿斯巴甜、安赛蜜、糖精等甜味剂,会提高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值得注意的是,这篇指南中所指的非糖甜味剂并不包括糖醇类及低能量糖。

目前国内备受关注的赤藓糖醇便是糖醇类的典型代表。作为糖醇类的“零热量”甜味剂,赤藓糖醇几乎不会产生热量或引起血糖变化。从生产工艺来说,赤藓糖醇是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具有安全性高、低热量、耐受度高、物理性质好、口感清爽等特点。

尽管赤藓糖醇20元/甜度的价甜比,远远高于0.75元价甜比的阿斯巴甜,但随着国民健康意识的逐渐提升,社交媒体上“戒糖、断糖”概念的流行,再加上元气森林等国货品牌的主推和使用,赤藓糖醇目前成为了最受关注的代糖添加剂。

健康中国行动计划,“产品为王”成为市场驱动力】

在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计划(2019-2030 年)》中,号召全民进行减盐、减油、减糖,并鼓励使用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天然甜味剂取代蔗糖。而根据《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显示,作为天然甜味剂的赤藓糖醇可在各类食品生产中适量使用。

对此,主打“0卡”代糖赤藓糖醇的国货品牌元气森林态度是时刻关注糖与代糖的科学前沿,联合供应商开发更美味、更安全的代糖产品,提高饮料的品质和消费者接受度。同时关注政府政策法规的变化,及时掌握糖与代糖使用范围、限量等相关信息的更新,守住食品安全的底线。

元气森林官方明确表示:全线产品不含阿斯巴甜,未来配料表干净、天然代糖是趋势。做好喝又健康的饮料,是元气森林此前的成功路径,创始人唐彬森曾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下强调“产品为王”。

2022年7月,第一代“元气可乐”问世,元气森林用成本更高的赤藓糖醇替代阿斯巴甜和安赛蜜,同时也摒弃了传统可乐中常用的化学防腐剂和磷酸。2.0版本又在原本“0糖0脂0卡0苯甲酸钠0山梨酸钾”的基础上增加了“气更足”的标识。据元气森林介绍,这款产品经过了3年的打磨,1000次+的反复测试,其中蕴含着国产品牌做可乐的无数辛酸。

继1953年“崂山可乐”诞生之后,多个国产可乐品牌相继诞生,如潮州的汾煌可乐、湛江的少林可乐、厦门的银鹭可乐、合肥的黄山可乐、重庆的天府可乐等。1998年,宗庆后以“中国人自己的可乐”为目标,推出娃哈哈非常可乐。然而,这些曾经的本土品牌大多随着外资企业开辟中国市场的脚步逐步走向没落。在2020年之前,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两个世界巨头一度占据中国碳酸饮料市场的90%。

唐彬森曾表示,希望可乐不再是饮料企业的“禁区”,并期待全中国的饮料公司都能涉足可乐品类。中国可乐当下最大的机会在健康,饮料市场进入无糖时代,是未来必然的消费趋势。作为国产饮料界的现象级公司,元气森林成功在传统饮料巨头的夹缝中取得爆发式增长,以极致的产品重新定义新时代消费品市场。

而元气森林做产品的核心逻辑就是对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唐彬森曾在《晚点》的采访中谈及初心:“因为我看到中国市场上大多数做得好的消费公司都是外资,我想要做一款配得上辛苦奋斗的中国人的好饮料。”

此次阿斯巴甜的“致癌”事件,也为传统饮料巨头敲响警钟。国民健康风险防控意识的提升,势必进一步加大赤藓糖醇和天然代糖的发展。愿下一代中国儿童的记忆中,“健康”能成为饮料产品最重要的标签。

注:本文图片仅用于图片介绍,不作任何商业用途。

参考资料

[1]《阿斯巴甜可能致癌?国际饮料协会警告称误导!两家国产品牌火速回应 》每日经济新闻

[2]《天下无糖⑤20余家厂商厮杀赤藓糖醇,代糖产业新贵来了?》澎湃新闻

[3]《报告称逾7成消费者认可代糖比糖更健康,元气森林带火赤藓糖醇》猎云网

[4]《阿斯巴甜“致癌”风波背后》中国新闻周刊

[5]《阿斯巴甜上热搜的背后:代糖争议从未停止 无糖饮料大市场又有新宠儿》北京青年报

[6]《代糖到底是控糖人群的救命稻草还是洪水猛兽?科学认识代糖》央广网

[7]《2022年赤藓糖醇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规模分析 赤藓糖醇具有良好的甜味调和作用》申港证券

[8]《【科普】关于糖的一切(1)| 血腥的历史与商业骗局》猫脱酒馆营业中

[9]《从无糖不欢到糖皆“祸害”,糖的商业神话是如何建立的》?造就

[10]《元气森林推出可乐口味饮料,国货能否突破外资垄断?》观察者网

[11]《元气森林唐彬森:我为什么一定要做可乐?》新消费智库

[12]《将元气可乐列为2023“最重要新品”,唐彬森彻底摊牌了!》食品板

[13]《对话元气森林唐彬森:富翁、海盗与产品经理》晚点LatePost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