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网斯诺分别拜访了哪两个人(埃德加·斯诺)

不同时期的埃德加·斯诺资料图片

埃德加·斯诺编译的《活的中国——现代中国短篇小说选》一书封面及扉页鲁迅照片资料图片

与宋庆龄、鲁迅的介绍完全不同,当时的社会上充斥了很多对中国共产党的污蔑之词和谣言。诸如灭绝人道、蹂躏地方,甚至还有共产共妻等等。

他被少先队喝令站住,否则就要逮捕彭德怀。

斯诺和海德姆抵达西安后,很快与董健吾见面,之后在董健吾和东北军等人的帮助下,秘密进入陕北。7月8日,斯诺在保安(今志丹县)见到了骑着马前来迎接他们的周恩来。初次见面,周恩来就让斯诺大吃一惊,他发现眼前这个留着胡须的人,竟然会说英语。

后来任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杨尚昆笑着对埃德加斯诺说:“我们可是要等着你的航空大队!”

 

 

斯诺之所以被毛主席称作中国人民的好朋友,是因为斯诺是个正直人,他对革命时期的中国红军和中国共产党,不带有偏见和政治色彩,实事求是地挖掘革命真相,并且不为多方阻碍寻求机会报道事实真相。

 

 

几分钟后,他又招呼另外一个孩子,结果也是一样。

翻译家王际真曾经描述过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人对中国的认识:“对大多数美国人来说,他们认识中国主要是通过电影和侦探小说,中国就意味着陈查理(CharlieChan)和傅满洲(FuManchu)以及其他面目模糊却相当熟悉的人物,也意味着中国炒菜和唐人街商店店面上印刷的毫无意义的象形文字。”斯诺想通过《活的中国》展现给西方的,恰恰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中国,他要“让欧美人从文艺作品中看见真实的、在急剧变化的中国,别再懵懵懂懂地以为中国人还拖着辫子,中国女人还裹着小脚,中国的统治者还是满清的皇帝”。

 

 

 

与红军交手数月后,张学良和东北军的一些军官开始有了一些重要认识:他们所打的“土匪”,实际上是由一群抗日爱国的出色指挥员领导的;“剿共”这样的事有可能要持续好几年;一边同红军打仗,一边又要抗日是不可能的。

毛泽东答应了斯诺这个要求,站在窑洞前准备拍照。但是,斯诺却发现毛泽东头发过长,显得不精神,想让他戴一顶军帽。

我身上注射了凡是能够弄到的一切预防针。用微生物的眼睛来看一下我的血液,就可以发现一支令人毛骨悚然的队伍;在我的臂部和腿部注射了天花、伤寒、霍乱、斑疹伤寒和鼠疫的病菌。

图 斯诺墓碑

谭政想了想,摇头说:“我做不到。”

“前途是艰险的,但桥梁能够架起,而且最后必将架起。”

当他到达水库的时候,正好是中午,该吃午饭了,但是,所有人都在热火朝天地干活,没有人停下来,也没见到有人送饭过来。谭政就问一个负责人:“你们准备好午饭了吗?”

就像是一轮红日一样。

图|斯诺与宋庆龄

斯诺在一个老乡家里吃饭,这顿饭准备的异常丰盛,吃完后,斯诺掏出钱来准备付账,结果被老乡一把手推开:“毛主席请来的客人,又是外国友人,哪有收饭钱的道理。”

而关于这段记忆,深信毛主席身上拥有一种天赋力量,一种强大活力的斯诺在自己的《复始之旅》中,赞成毛主席是“窑洞里的预言家”,并表示“如果说我第一次见到毛主席的时候觉得他有些古怪,他那绝对的自信给我带来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他具有马克·吐温口中所说的‘握有4张王牌的基督徒的镇静与自信’。他的王牌是亚洲的马克思主义、他对中国历史的渊博知识、对中国人民的无限信任与他将泥腿子培养成将军的实际经验。他那循序渐进的论证,让我相信了它是‘可能的现实’”。

在斯诺的妻子收拾斯诺的遗物的时候,她发现了一顶斯诺珍藏的红军帽子,这顶帽子就是斯诺在第一次访问陕北见到毛主席时,为其拍照留下的,他生前十分喜欢这顶帽子,对它很是爱惜。但是现在斯诺已经离开了,所以斯诺的妻子决定,是时候将这顶帽子还给中国了。1975年10月,斯诺的妻子带着这顶帽子来到了中国,在和邓颖超一起为斯诺扫墓后,将这顶见证斯诺与毛主席与中国友谊的帽子交给了邓颖超,而后这顶帽子被收藏在了中国国家博物馆。

要说起来斯诺早从1928年就来到中国,担任欧洲几家报社的驻外记者,但要说到同中国共产党的缘分,还要从1936年6月,斯诺第一次到延安采访毛主席说起。

毛主席以及中共中央考虑再三,觉得斯诺来采访,有助于打破国民党的消息封锁,于是欣然决定:

“享受国宾待遇,人生中还是第一次。”

总而言之,斯诺的第一次延安之行可以说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尤其是和毛主席更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在斯诺的鼓动下,他的妻子海伦也在第二年沿着丈夫的道路启程前往延安,并帮助丈夫做了补充采访,斯诺在妻子的帮助下,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创作,并于1037年10月在伦敦公开出版。

斯诺曾深情地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是我的第二故乡。”

斯诺实际上1939年还曾再次到过延安,大约是因为第一次到延安太出名,所以后来几次基本上名声不显。

“在麦克卡锡控制时期,美国把我当做危险分子。不要报刊登载我的文章,我只能迁居瑞士,也禁止我去中国,直到1960年,我才第一次踏上解放后的中国,可是后来我竟又被我所爱的国家拒绝……”

1972年2月,斯诺在日内瓦病逝,按照他生前的遗嘱,骨灰被分为两个部分,一半葬在美国赫德森一个朋友的花园里,而另外一般葬在了北京大学未名湖畔,以表达他对祖国以及第二故乡中国的眷恋之情。

斯诺在毛泽东身上看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运动的能力,以及对抗日战争必然胜利的自信心。

后来他曾三次访问中国,受到了周总理和毛主席的亲切接见。而1970年国庆的那次会面,无疑是最有建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