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相片记录生活 — 摄影杂谈

一直瞎忙,很久没来,好久不见,估摸已经被遗忘了。单身公寓的帖子居然最近都还有尾巴回帖,哭笑不得的是,那个布置是我了很多的,用的不是第一方案,有些甚至是第三、第四方案,并不是最理想的效果。当时也是无聊,找个话题发帖,没想到反响这么热烈,完全出乎意料。等着看我老家布置的尾巴们要失望了,到现在为止都没什么进展,还要很久很久才能完工。

发现尾巴里很多摄影入门者,大多都没有了解过摄影知识,很多尾巴也问我一些摄影有关的问题,所以也跟大家谈谈我的(虽然没,但是比那些出了不肯分享的人总要好吧,哈哈),刚入门的、或有兴趣的尾巴可以细看文字,懂摄影的人就不用看了,反正大家的拍摄手法都差不多的。

今天整理了最近半年拍的 80 张照片,题材比较混乱,其实摄影是次要,器材才是主要。

去年秋天郭庄的莲展

据说是引进品种,淡紫色的睡莲。索尼 A580+美能达 500mm 折返拍摄,照片是有处理过,但黑色水面不是后期的。在超长焦镜头下,很多画面都会出现纯黑色,以前也提到过:用普通长焦镜头(一般我觉得 80mm 开始就算中长焦了吧,150mm 以上就是长焦,超长焦了吧)拍摄,主体在光照下,背景在阴影里,大拍摄的时候也能出纯黑的背景。机身设置提高对比度之后,纯黑背景出现的几率会提升。这个不单是摄影技巧的问题,还是器材的问题。所以很多照片靠的不是水平,而是器材。(当然,器材不变的前提下,水平高的拍摄效果自然会更好)

富士 PRO1+美能达百微(好久没发帖,发现图片压缩的厉害了,色彩都变了。原图效果好很多,可以去楼主的 LOFTER 看的,图片上有地址,虽然也压缩,但是没这边压缩的厉害) 这张就属于普通长焦拍摄,主体在光照下,背景有一大块阴影,阴影就变黑了。主体突出了,不会因为背景的杂乱而影响整个画面。

富士 PRO1+美能达百微 ,拍摄距离有点远,截取了中心画面,所以放大看的时候画面细节一般。

富士接美能达的镜头,只能手动对焦。很多人会觉得手动对焦麻烦,其实正好相反,如果你用的是定焦镜头,练熟了手动对焦后一点都不比自动麻烦。 因为定焦镜头一般虚化都比较厉害,对焦的时候焦点比较明确,就是比较看的清楚对没对上(变焦镜头大多不主打虚化,对焦的时候就比较难看清楚,整个画面都比较清晰,没有特别虚的地方,合焦的准确率相对定焦镜头就不太高)。定焦镜头在自动对焦的时候,很多构图中主体并不在画面中心,相机又不知道你需要对哪个点,在对焦之前还得选择对焦点,再加上对焦精准度的问题,很多时候还是手动来的快。

浙江美术馆 玻璃艺术展 脸被拍平的佛像…富士 PRO1+XF35mm F1.4r

黑色背景,原理同上,这次虽然不是长焦,半幅机身+35 定,折算后也只有 50mm(最多算中焦),但是博物馆的灯光起了关键作用,使得背景变纯黑。

花港公园 魏庐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花港观鱼改名叫花港公园了。

魏庐,乍看是个饭店,实际应该是会所吧,反正不接待非 VIP。 富士 X100s 拍摄。今天有尾巴问我为什么不买新款的问题,我举例了 X100s 和 X100t,X100t 是新款,但我还是推荐 X100s,因为画质没升级,画面处理也看不出提升。

X100t 升级了快门速度,但是高于 1/4000s 的部分用的是电子快门,拍快速移动的物体会动感模糊,本来机械快门 1/500s 就能清晰抓下的画面,结果用更高速度的电子快门的时候糊了…网上有视频测试的,有兴趣的尾巴可以去搜搜看。为了用大,也没必要升级的那部分高速电子快门,因为 X100s 内置了一块物理减光镜,后,明亮的阳光下也能用F2的大而不会过曝。

取景器升级了,在光学取景的时候多了块电子屏来对焦。这个也有点累赘,我为什么不直接用电子取景呢,整个画面看的更直接。(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所以,新款有时候并没有比旧款好,旧款降价到底线的时候,为什么还要买新款呢?另一个原因是,今天的机器能拍的画面,其实 2,3 年前的机器也能拍。最近数码相机升级的越来越快了,牙膏厂商也多了,一点点挤,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大提升,普通消费者其实用到的功能可能只有 50%,所以并不需要去追新。除非是纯玩器材的,或是为了给别人看(例如摄影工作者)自己的器材是最新款的。

拍老妈,这次没有偷偷对拍…(云南游那次,要是有尾巴记得:楼主拍老妈的时候,老妈在偷偷的拍楼主…)这是一张很普通的照片,无任何技术含量,手机都能拍出来。但是整个画面比较好看,因为问题。

很多人看到其它人拍的,觉得都是高手,自己拍不了,你问他们怎么拍,大多也不愿意回答。其实很大一部分是因素,拍摄手法很简单,效果好,随便拍拍都好看,并不是有多高的技术含量。例如那些拍星空银河的,只要会拍夜景的人都能拍出来:三脚架,中等偏大(一般夜景需要小,但是星星很多亮度不足,太小,会拍不出来)

感光度可以适当开高点,比如 ISO400、800,一般的夜景感光度设置最小(一般是 ISO50,有些型号的机器最低是ISO100),为了画面的。但是拍星空不行,能看到繁星或银河的地方,本身是很黑的,光污染严重的地方看不到繁星。感光度太低,为了量,需要很长时间的慢门,星星就会出现星迹,好像是 20 秒内的拍摄画面星星是不动的,慢门超过 25 秒就会有明显星迹了。若为了拍星迹,时间长一点是 OK 的。 但星迹很长的照片也不是一张完成的,一般是几十张或几百张图合成的。 (如有错误,请指出)

说到这里,顺便提下拍闪电,一张照片里出现多道闪电一般也是合成的(或者是用了超长时间的慢门,比如十分钟、半小时拍一张),只要脚架不动,镜头不变,想合成几张都可以。闪电也不是抓拍的,而是相机架在那边用几十秒、几百秒的慢门拍摄,在拍摄时间内出现的闪电都会被相机记录下来(楼主运气不好,拍了 40 分钟,就这么一道闪电,没的合成)。

当然,机器还是得高级点,起码半画幅的。传感器小于半幅的,拍出来画面度会比较差,噪点太多(相机提高感光度的时候,越暗,画面越粗糙)。

富士 X100s 无转接环拍摄,所以是 35mm 的焦段(富士推出了 28mm 的转接环,想买来着,还没决定),拍建筑,特别是室内,最好有超广角镜头,因为同样的拍法,如果焦段广,看上去就会变。楼主没有样片,但是尾巴可以去搜陆家嘴的摄影作品,看上去好看的,都是超广角。

这里,提一下外行可能不知道的焦段问题,半幅相机接上镜头的焦段是要转换的。半幅机身接镜头是要乘以 1.5 的,比如一个半幅机身+16mm 的镜头,实际是 16×1.5=24mm,拍出来是 24mm 的效果,而不是 16mm 的。一个半幅的机身+50定,实际拍出来是 75mm,而不是 50mm。

而全画幅接全幅镜头,镜头上标多少就是多少,不需要乘以 1.5(全画幅一般不能用半幅的镜头,因为镜头的镜片直径小,覆盖不了全画幅的传感器。索尼的机身可以设置自动截幅,所以可以接半幅的镜头,但截幅后像素会减半。佳能和尼康好像都是不可以的,如果可以,请告知,谢谢!)。4:3系统的机器换算是乘以 2,比如松下,奥巴的 25mm 镜头,接在松下或奥巴的微单上实际是 50mm。

了解这个前提,再去看陆家嘴的摄影作品(因为这个最好找,最多,所以推荐这个),好看的都是转换后的 16mm,18mm 拍的。如果半幅接 16mm,转换后变 24mm,拍出来的画面构图太满,相对全画幅的 16mm,构图上就不好看了。

所以,也就是同样的拍法,如果焦段能达到超广角,一张普通照片也能出的效果。

关于闪光灯,很多时候室内比较暗,于是有部分人喜欢用闪光灯,利用的好,亮度、距离控制的好,确实能提升效果,如果控制不好,了原来的光影,可能效果会打折。(利用富士的出色高感,再暗,我也不开闪光灯)。

富士 X-pro1+XF35 1.4 的遗像,转手给朋友了。不是这个机器不好,世界上没有完美的机器,富士的高感一流,网上测试比索尼全幅A7都好,拍静物特好看,不需要后期,那光影、色彩、对比效果都是自带的。但是高感涂抹的也蛮严重的,特别是拍人像,身边的女生朋友很爱富士,因为富士会把她们脸上的小瑕疵都磨掉。根据拍摄题材不同,有些画面色彩处理会整体显得不自然。

富士的宽容度是靠提升感光度来实现的,虽然对富士来说 ISO800 的画面还是很,几乎无噪点,但光线好的时候,想用大就避免不了过曝(富士全线产品好像就只有 X100 系列有内置物理减光镜),配一块品质好的减光镜可不是小数目,不画面色彩的高端品牌,一块减光镜就要四五百,甚至上千。

为了看照片配的一只 Ipad AIR2,AIR2 配置这么高,正规的画图软件也有了,于是又配了根 53 蓝牙笔。基本没用 53 自己的软件,而是用售价 40 的“大师级画板”,虽然离大师还非常、非常、非常 …(省略 10 万个非常)遥远~

因为 53 自己的软件找不到设置画布大小的地方…都画电子版的图了,肯定要最大像素,以后就算用不到大图还可以缩小,要是画小了,应该是没法无损放大的吧。结果到现在就只画了这么一张,还是临摹的… 设置了最大的 4000×4000 像素,断断续续画了一周,最长的一天画了 1 个小时 20 分,还是在 KFC 等人的时候,平时也就画半个小时的样子。

发现一件事情长久不做,会连做的耐心都没了的。以前画工笔画的时候,一天 7、8 小时不停笔的。(要是有尾巴记得,那张圆珠笔画也是一口气完成的~ 就是 49 平装修布置那帖里的那幅)

出了 PRO1,结果 A580 坏了,只能新入了台二手 A77(也可能是三手的),之前的 A580 快门出问题了,老是会自动关机,过 2 秒又自动开机,修过一次又出问题,不想花钱换快门,也该升级了。为了百微和 500R 折返,微单是不行的(机身太小,头重脚轻),于是淘了个 99 新的 A77,比上市价便宜 5000 多还是很划算的(只要 2 年内不出问题就行)。

杭州兰展和去年上海辰山的没法比,辰山植物园为兰展搭了 2 万平的大棚,十几个国家几千品种,各种妖艳的卡特兰、万代兰,很多都没见过。杭州的兰展以国兰为主,这个季节(15年3月初)又只有春兰,内行还能看个门道,外行眼里,都超普通的…

老妈种了 13、4 年兰花,耳读目染还算了解点,据说春兰一根枝干大多只开 1 朵花(如上图,2 根枝干就 2 朵花),极少数品种能开并蒂的(蕙兰,寒兰则是开一整串的,一根枝干能开十来朵),春兰大多都是绿色的花,花瓣圆短才好,花舌也要短,豆瓣种据说都很贵。如果花舌没有图案,则称为素兰(十几年前素心兰很贵啊,最近好像价格都下来了,也许是大量繁殖的结果,物不稀则不贵了)。和其它植物不同,对兰花来说,绿色的花是最常见的(整个兰展几百盆花,就只有 4,5 盆是,红色花的)。所以,都是绿的,花也都差不多,外行看不出什么,虽然兰展上有盆 20 万的,也没看出来好在哪里,听说是基因不稳定,分株后就变了,所以稀少,万一哪天基因稳定大量繁殖,也就值 20 块了。

水母,以前水族馆的帖子里发过,不过这个是重新调色的(有兴趣的尾巴可以找来对比下,颜色变了)。关于 PS,很多人会问:你的照片P过没?其实,这个问题重要吗?P 分两种,一种香的,一种臭的(玩笑)

一种是电脑后期,一种是机身处理。电脑后期大家都知道,无非就是用各种修图软件。但是机身内部就能处理色彩、色调、饱和度、对比度、锐度等参数。机身上设置的,拍出来就直接是处理过的画面了。所以,P 没 P 过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 P 一下能让画面更好,或者更有特色,为什么不 P 呢? 富士直出色彩好,就算你没有电脑后期,它拍的照片也是机身内部P了的。

说白了,数码时代,其实大家都在 P。 以前的也有暗房 P 图… 拿国际大的,也有暗房里 P 出来的(纪录片《大黄山》里就提到,上都可以移花接木,还拿了国际金)。

杭州一年里一般只有个位数的几天能看到这样的蓝天,去年好像只有 2,3 天吧。有个笑话,说是有人买了佳能的单反去旅游,拍的照片张张蓝天白云,后来回杭州一段时间,找售后说相机坏了。原因是,他在的时候能拍出蓝天白云,回杭州后拍出来的天都是灰灰的… …

据说是真事,可能很多尾巴会怀疑这个人的智商,但外行还真是不懂空气质量对画面的影响。空气质量就是之前说的因素。大师之所以能出,水平是有的,但关键是他们知道什么时候该拍什么,他们往往是在对的地点、对的时间按下的快门。很多大师在黄山上住几个月,甚至整年不下山,为的就几秒钟对的时间,他们平时拍出的画面也没比普通游客好多少,而在那对的几秒钟里,就能出。

普通游客就今天到了今天拍,不会因为今天效果不好还特意留在山上几个月,所以运气好的人,拿爱疯也拍出效果了,运气不好的,抗着单反上去也会无功而返(最近很多用爱疯拍的摄影作品出现在各大城市,其实只要注意下就能发现,除了极少数用到比较高的摄影技巧去拍摄平凡的画面外,大多数拍的都是场景本身就特美的地方,在那种场景下,手机能拍出效果,也不稀奇,爱疯的相机素质其实也就到了 05 年时候的中端傻瓜数码相机水平。所以,拍摄的才是关键,好像说过很多次了~ 那就当是再提醒一次吧)。

这张就是在对的时间拍的,A77 +索尼 1680za ,用脚架,低感光度、小、慢门(不是,因为不是绝美山河,只是个普通住宅小区)。

一般人认为夜景就是大晚上拍照,其实好看的夜景不能等天全黑。网上搜一下,好看的夜景往往都是有天色,云彩的。最好是在天开始变暗,灯、霓虹灯都亮起来了,但是还没有全黑的时候拍(太阳下山后的半个小时里)效果最好。如果大晚上去拍,天空不但黑了,地上的建筑风景照到的光也少,拍出来的画面很容易有一片黑乎乎的。

(因素 OK,机身设置也 OK,时间也对的时候在风景很美的地方拍,就能出了。楼主运气不好,也没去过很多地方,所以基本没)

全开足够锐,色散紫边控制也不错,但是全开焦外二线性严重,还旋焦。关于,很多 50 定的全开不可用,比如尼康、佳能、索尼的都是如此,全开的时候画面会很肉,色散严重,边缘有一层糊糊的光晕之类的,画面不锐利。佳能的 50 1.4 紫边也很严重,索尼的稍微好点,尼康没用过。 所有镜头都有最佳一说,例如 50mm F1.4 镜头,F1.4 的时候并不是最佳,缩小到了 F2.8 – F4 左右 画质才显著提升。

勤劳的小蜜蜂,拍这种照片应该是百微干的活,被 85 1.4 抢了。拆了 A77 的半透镜,手动对焦的(索尼单电的半透镜是自动对焦的,拆了就无法自动对焦了,但是提升 20% 画面细节、增加 30% 进光量)。

楼主拍飞翔中的昆虫一般是靠等的,你看到它在飞的时候去抓拍,成功率很低。一般等它停在花草上的时候先对焦,一直举着镜头对着它,等它起飞再按快门,成功率就翻倍了。如果嫌重,就架三脚架(另一个昆虫的帖子里,蜻蜓起飞的画面就是这么拍的)。

打野战的小瓢虫 A77+1680za,不一定非得百微才能拍昆虫,主打人像的 85mm F1.4 能拍,16-80mm 的标头也能拍(其实是因为百微被朋友借用了,没办法只能靠 16-80mm 的 80 端应付了)。

终于有人给楼主搞试验了~ 85 1.4 的第一张正式人像(之前别人的不算),背景虚化够柔和,是 50mm 的镜头出不来的效果(再次证明,有些画面靠的是器材,就算是25年前就停产的镜头,也能出来效果)

背景柔的一塌糊涂的蝴蝶兰,这是今年的上海兰展,到了后才说是小年,所以没有大规模… 网上的新闻还发布的有模有样的,说什么 10 个国家参展,几千个品种… 都是的。还好去年赶上了大年,看过 2 万平米临时大棚里的珍奇兰花了。

后来,500R 还是出了,虽然可作收藏用,但用的机会实在太少。纪念下,出手前的最后一张照片。虽然有 500mm 的焦段,转接到半幅的机身上变成 750mm,但因为折返镜头的特性,拍月球的清晰度不如以前 70-300mm。甜甜圈,就这么拜拜啦~~ (折返镜头由于特殊结构,在最小的体积里,通过光线的折射和反射达到超长焦的焦段,普通 500mm 的镜头起码比这个大 3,4 倍。缺点和优点是二线性,二线性太严重,严重到成了特点,这个特点就是虚化出来的弥撒圆是个环形,像甜甜圈那种,利用好了,画面会很美。楼主反正是利用不好的。)

最近入手的新欢,据说它是入门徕卡的最佳选择,虽然是加产,但好歹也是徕卡自己设计的镜头(徕卡很多著名的镜头是其它品牌为它设计的)为了这个镜头,就配个机身当镜头盖吧,虽然也不是什么绝世好头,只是个普通的标头而已。

以前总是看到、听到别人说徕卡多好,实际使用过才知道好在哪里。解析度确实高,全开的锐度都赶上百微了。色散的控制也不错,至少小图看不见,放大了也就一点点,不明显。全开有二线性,但是也有味道,不像富士那种虚化柔的很平淡(虽然现代数码镜头,柔才是最高标准,但总觉得少了味道)。

50mm 的焦段适合人文,于是跟着老爸老妈去下地…老人家都是有正当职业的,自从老妈退休后,嫌无聊就多了个种菜的娱乐活动… 还经常被偷菜… 于是就跟我抱怨今天又有丝瓜被偷了,昨天番茄被偷之类的。抱怨完了,再开始炫耀产量,嫌弃太多吃不完,都在地里老掉了,也来不及摘。

这样一部旧旧的自行车,很有小时候的味道。老爸惦记了 20 年的摩托车,结果一直被老妈拦着,最近两年开始惦记电瓶车,还是不给买,理由是:整天坐办公室的人,骑个自行车还能锻炼身体… 于是,20 年前的自行车,骑到了现在。不知道是心态的问题,还是器材的升级,反正用 A7+徕卡 50 F2,拍再平凡的画面,都有一种说不出的味道。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