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gps车辆油量监控产品有哪些(广州gps)

广州德谷研发团队成员曾在业内知名企业担任重要技术职位,在汽车导航、行车记录仪、盲点监测系统、倒车雷达、氛围灯、电子防眩目后视镜等拥有丰富的定制经验。可提供各种汽车电子类零配件的加工定制方案。

1、汽车自动防眩目后视镜、内外镜:电致变色后视镜能够为驾驶员有效地减少反射眩光。该后视镜采用特殊的电致变色技术,可根据投射到其上的光线亮度迅速自动变暗。当汽车后方强光消失时,车内后视镜和两侧后视镜会逐步恢复原来高清镜面,从而不影响驾驶。

车外自动防眩目后视镜需要配合车内自动防眩后视镜使用,通过车内自动防眩目后视镜来控制两侧后视镜。夜间行车时,当室内自动防眩目后视镜探测到后方强光时,室内后视镜的电致变色镜片瞬间变成深色的同时发送指令到两侧后视镜,两侧后视镜接收到内后视镜输出的电压后与内后视镜同步变色。

外后视镜防眩目目前研发车型包括凯美瑞、卡罗拉、亚洲龙、奕泽、CH-R、雷凌、亚洲龙等

另有 奔驰、宝马、奥迪、雷克萨斯原厂自动防眩目后视镜,详情咨询业务员。

2、24g盲区监测系统:谷智感盲区监测辅助系统DV-B860是广州德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独立研发的第三代BSM行车变道辅助系统,该系统采用了24GHz毫米波雷达技术,与摄像头、激光、红外等光学传感器相比,毫米波具有穿透雨、雾、烟、雪、灰尘能力强和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的特点,从而带来友好的体验。

77g盲区监测系统,双雷达:DV-B950-BT50是本公司针对变道辅助研制的一套系统,可以对左右相邻车道的危险目标进行预警。此系统包含BSD、LCA、EAF、RCTA、AOA五种功能,其独特的穿透烟、雾、灰尘的能力可以实现全天候,全天时应用。 可探测到最远50M的目标,报警类型包括CAN通信和IO电频输出;同时可以接入车身信号进行综合分析处理,最后输出报警信号,报警信号包括一级报警和二级报警。

77g盲区监测系统,单雷达,无须拆除后杠安装,稳定性、误报率低。该产品体积小巧,安装便捷, DV-B7998 安装过程中只需要粘贴在汽车尾部即可,不需要拆后保险杠。该雷达虽然体积小,但是各种功能齐全,并且性能稳定。此系统包含 BSD盲区监测、LCA并线辅助、AOA超车预警、同速跟车预警等功能应有尽有。其采用的77GHz两发四收方案,具有较强的穿透力,无惧雨,雪,雾,霾及夜间等行车环境,实现全天候,全天时应用。

3、后视镜加热模块:汽车后视镜加热一般在雨雾天比较适用,后视镜加热时,镜片后面的加热器迅速将镜面加热,慢慢的能除去镜面上的雨水或者雾气,省去了驾驶人频繁手动擦拭镜片的麻烦,从而降低了开车的危险。特点:恒温加热,防止烧坏。

4、77g毫米波道闸:道闸雷达适用于停车场和地下车库出入口的车辆监控,实现停车场闸杆自动落杆,可有效避免因为落杆砸到车辆或行人等目标,为智能停车场管理提供可靠依据,是智能停车管理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为出入口管理提供可靠依据及安全保障。 采用77GHz频段开发的道闸雷达毫米波雷达,具有体积小、全天候全天时工作、灵敏度高、安装简单等特点。

5、室内生命体侦测雷达:生命体征监测雷达是德谷科技自主研发生产的一款轻巧的非接触式监测心率、呼吸率的毫米波雷达传感器,其测量精度高、灵敏度高、重量轻、易于集成、性能稳定。该产品通过主动发射79GHz电磁波并处理回波信号,获取雷达近距离内人员的心率、呼吸速率等信息,进行生命体征监测。该雷达可以安装在卧室、客厅,实时监测老人心跳和呼吸速率,为监护人提供实时的监护信息。

6、大型车智能防盗油系统:DV-F668是广州德谷科技自主研发的一款智能防盗系统,具有零漏报、低误报的特点。与传统的红外侦测防盗器相比不同的是,DV-F668采用的10.5GHz毫米波雷达和振动传感器双重侦测手段。通过双重侦测条件来判断,可以大大降低误报的概率,是传统红外侦测防盗器所不能比拟的。

大型车辆一箱油动则一两千元,金额贵不说,部分偷油者还会破坏油箱,被盗一次,损失惨重。虽然各种防盗方法层出不穷,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油耗子总能想到办法把油偷走。德谷科技自主研发的DV-F668智能防盗系统,可以有效监测到盗窃行为,从而发出警报。

 

来源:广州日报

今年以来(截至7月22日),广州市交通运输局执法部门已通过科技手段查处各类巡游出租车违章4114宗,占同期巡游出租车违章的63.9%,其中议价1651宗,拒载867宗,吸烟412宗。

“出租车违章,尤其是议价、拒载、绕路以及吸烟等现象一直为市民诟病,交通部门也为此探索更有效的新型执法方式。”执法人员表示,非现场执法强化了对出租车议价、拒载等重点违章的事后追查,较好解决了现场执法中因偶发性、瞬时性特征导致取证难的问题。

的哥议价监控全程拍下

目前,该手段已在天河客运站、火车东站、广州塔、琶洲等重点交通枢纽站场、主要商贸旅游活动点等区域铺开。通过整合交通电子拍摄系统、车载音视频、卫星定位等技术手段,对违章多发车辆进行有针对性盯防,发现违章事实实施精准打击。

以近期在琶洲展馆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广州)国际建筑装饰博览会为例,7月8日至7月11日期间,执法人员共对451辆嫌疑车辆进行筛查,发现违章车辆130辆,涉嫌违章187宗,目前正逐步对有关司机进行约谈调查,依法予以立案查处。

过程中,执法人员发现粤A3×××2出租车于7月8日及7月9日均有营运违章情况:7月8日,该车司机在海珠区琶洲展馆1号门前营运时,有乘客表示要前往一家酒店,司机要价100元;7月9日,该车司机在海珠区琶洲展馆5号门前营运时,有乘客要去赤岗路一家宾馆,短短6公里司机要价50元。最终,执法人员对司机2宗议价违章行为予以立案处理。

非现场执法除了对议价拒载等重点违章收集证据、锁定事实外,对吸烟、打电话等行为同样会抓拍。监控人员查看视频发现司机存在不文明行为时,还能通过平台发送信息,车载终端会有相应播报,提醒司机注意自己的服务质量,起到一定的执法威慑作用。

假套牌上重点监管名单

今年春运期间,市交通执法部门还启用出租车执法稽查系统,通过综合分析、趋势评估,精准打击违章以及假的士。据介绍,这种“执法稽查系统”与后台数据库配套,而上榜重点监管名单的或是多宗违章未处理,或涉嫌干扰屏蔽相关设备数据传输信号,或假套牌的出租车。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一辆出租车经过任意卡口,其数据就会被记录,通过即时比对相同车牌号码的士GPS定位轨迹,如查无数据或出现在相隔较远的不同位置,则该辆出租车有‘李鬼’嫌疑,将被列入重点监管名单。”执法人员说。

据统计,今年以来,市交通运输局执法部门已通过出租车执法稽查系统、大数据提供情报等技术手段,配合日常路检路查,共查处假冒出租车63宗。

“此外,有部分违章司机为了躲避监管,故意破坏车载设备,干扰数据传输,以为这样可以神不知鬼不觉。但其实这种行为无异于‘此地无银三百两’,最终还是难逃法网。”执法人员强调。

随着非现场执法的推广应用,市交通执法部门也逐步提高对车载设备数据的排查频率,在过程中如果发现巡游出租车车载设备数据异常,执法人员也会将车辆列入重点监管名单,进而排查一段时间以来的信号传输情况,一旦有涉嫌“干扰或者屏蔽出租汽车相关设备数据传输信号”的行为将予以立案。

遇违章拨12345举报

执法人员表示,投诉处理是出租车违章精准查处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市交通执法部门鼓励、引导群众通过12345政府服务热线,对发现的或经历的违章行为进行投诉举报,并加大人员投入力量,对群众反映的情况及时调查,及时处理,及时回应。

同时,市交通运输局执法部门还与相关单位、部门建立定期沟通、信息共享、实时通报等共建共治机制。(张露)